Godeepinto
Opera▲
探索彝族手工艺品之旅
传艺学子三下乡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号召,在特殊时期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磨砺新时代青年学子意志,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云南楚雄永仁县外普拉村开展了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彝族服装、刺绣、月琴等资源,实践队员通过对外普拉的走访调研,充分认识了外普拉村的手工艺品。
01
彝族服装之旅
实践队员通过在当地书院查阅书籍、走访当地民间艺术团、询问村民、入户实物调研等方式对彝族服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彝族的服装,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并配以大量银制品及刺绣图案作为装饰。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服装就有很大的不同:
彝族男性的服装讲求实用且富于变化。上身多穿黑色窄袖并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身着多褶的宽裤脚长裤。
男性服饰
彝族女性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下身着百褶长裙,用宽布与窄布镶嵌横联而成,戴黑色包头,放眼望去,给人一种隆重又很特别的感觉,很是迷人。
女性服饰
02
彝绣之旅
通过走访,实践队员了解到彝绣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先辈文化的一种形式,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外普拉村的刺绣种类繁多、丰富多姿、制作精美、异彩纷呈,与原始绘画、记事符号、服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地村民的绣品▲
村里女性的服装上都有当地特有的刺绣作为装饰,许多刺绣都是她们纯手工、一针一线做出来的,一个小小的包至少需要花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外普拉村委会召集村里女性展开刺绣培训,一方面可以推动村里手工艺人形成规模,使彝族刺绣成为当地人增收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为彝族女子在彝族刺绣上创新提供了条件,确保彝族刺绣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促进特色的彝族刺绣健康快速发展。
03
彝琴之旅
除服饰之外,当地有特色的便是月琴,而弹奏月琴则是外普拉村民们日常消遣的一种特有方式。月琴是彝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乐器,又称“腔资”、“杰猜”、“弦子”,它形似月形,材质以木制居多,长颈圆腹,张四弦,琴杆顶端雕曲首龙头,龙头上插两个五彩绒球。面板为浅浮雕刻双龙图案,伴以双凤、跃鱼、马婴花等纹样,装饰华美,音色清脆明亮。同时月琴也是彝族青年男女们谈情说爱的传情物。
/
彝族月琴
/
外普拉村作为一个古老的彝族村落,拥有彝族服装、刺绣、月琴等特色资源,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外来游客,就能促进彝族文化传播,深化文旅发展融合。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挖掘彝绣之根
展示服饰之美
倾听彝族之音
留住文化之魂
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杨海糅吴丽莎
图片|传艺院三下乡宣传组
排版|刘诗雨吴丽莎杨海糅
审核|谢天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