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字来源于知乎,作者:冯扭扭
阮是名副其实的汉民族乐器,当代民乐里比较出名的琵琶、二胡和扬琴,反而都是外来乐器。中阮是阮家族的一个成员,属于中音声部,它的弟兄们还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高音阮。这些乐器大小有别,定调不同,但原理和演奏手法基本相通。
阮的起源,大约追溯到公元前一百多年,张骞出西域那会儿,汉武帝准备把自己侄子的女儿嫁给乌孙王做媳妇儿,但是路途遥远,整天骑在马上赶路又没有WIFI,于是汉武帝命人參考琴、箏、筑、卧箜篌等创制了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圆琴箱、直柄、十二柱、四弦,当时叫做“秦琵琶”。
这段历史在魏晋学者傅玄所撰《琵琶赋·序》中有记载:“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象也;盘圆柄直、阴阳叙也;柱有十二、配律吕也;四弦、法四时也。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取易传于外国也。”
历史上的中阮大咖们王昭君(约前52年—约15年)
因为当时阮还不叫阮,而是“秦琵琶”,许多诗词文章里也把昭君和琵琶写在一起。但实际上,王昭君当时拿的是阮。
王昭君估计是古代第一位中阮大师(?)。此处“中阮大师”打个问号,因为那个时候阮还没有分高中低音,王昭君的演奏技术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师。不过,她的名字的确流传至今。
阮咸(西晋)阮这个乐器全名叫阮咸,就是以他命名的。他与嵇康、阮籍等并列“竹林七贤”。阮咸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最喜弹奏这种乐器,他当时弹奏的已是趋于定型的阮了。由于阮咸善弹和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崇尚,这种乐器一时风行全国各地,成为独奏、合奏或为相和歌伴奏的主要乐器。
宋太宗(年-年)宋朝皇帝多文青。《宋史·乐志》记载,宋太宗不仅会弹阮,将阮改革为“五弦阮”,还亲自创作五弦阮曲4首,改编五弦阮曲首,编创阮曲之多堪称历史之最。(实际上五弦阮早已有之,在敦煌北魏壁画中已见其形,唐代的五弦阮,琴箱呈花瓣形,柄上有四柱。)
宋张邦基撰《墨庄漫录》中还记载了两位弹阮高手:“(王)庆之则闲雅多,则古曲优逸不迫;(安)敏修则变移宫徵,抑怨取兴,杂以新声。然皆妙手绝艺也。”
李师师(年-年)《水浒传》中提到,北宋末年的著名歌伎李师师也是一位弹阮名秀,常当面向圣上宋徽宗献艺,还曾请梁山好汉燕青欣赏。
第八十一回:
“李师师取过阮来,拨个小小的曲儿,教燕青听,果然是玉佩齐鸣、黄莺对啭、余韵悠扬。”
当然,《水浒传》不是纪实文学,这段仅供参考。
到元代,曲艺艺术发展迅速,阮的变形——月琴——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戏曲中。
明清时期,有关阮的记载少了,但明朝仍有朱元璋之子朱权、施彦昭等留名历史。清朝,随着整个统治的腐朽,文化艺术也受到波及。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阮,做工简单,音域极其有限
阮曾经一度失传,建国后才复活。它经历了从死到生、从配角到主角的洗礼。至今,不得不说,它仍然是一件比较小众的乐器,但是这短短半个世纪间,有很多令人尊敬的艺术家献身于阮的改革和发展,致力于将这个属于汉民族的乐器重新唤醒。譬如中阮和大阮的发明者王仲丙先生,音乐理论家中国民族乐器改革家,改革了近八十件民族乐器的张子锐先生,中阮、月琴大师中国新世纪音乐拓荒者刘星先生,以及第一位实现刘星中阮独奏地位的演奏家张鑫华先生等等。
不过要说到让中阮走进大众视野的一个人,那一定是他,“阮痴”冯满天。
年3月在央视热播的《出彩中国人》中,冯满天因弹奏中阮而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