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音乐笔记阮月琴还是柳琴傻傻分不清楚

来源:月琴 时间:2022/6/4

弹拨乐器大家族里

有三个很像的乐器

阮、月琴和柳琴

你是不是曾为叫错它们而尴尬?

其实,只要具体了解过

就不会认错它们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阮,阮咸的简称,还有一意即长颈琵琶,形似今之月琴。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琵琶,唐代开元年间从阮咸墓中出土铜制琵琶一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

年以后,阮咸类乐器经过改良,发展成阮族乐器,包括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和低音阮。

其中高音阮在香港中乐团被用于替代柳琴作为高音弹拨乐器,中阮和大阮为各民乐团常用中低音弹拨乐器。

阮的音箱为圆形,有十二个音柱,四弦,用假指甲或拨片弹,可用于独奏、重奏和歌舞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阮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山口、琴品、琴码、缚弦和琴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两块硬质木料胶合而成,琴头顶端多饰以民族风格的雕刻,琴颈上粘有指板,指板上嵌有24个音品,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琴身是一个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在面板上胶有琴品和开有出音孔。弦轴有4个,除用普通弦轴外,也可用齿轮铜轴。琴弦使用丝弦、肠衣弦或金属弦。

月琴

月琴是从阮演变而来的乐器。

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就有月琴之名,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清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

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月琴结构和阮近似,不同处是在琴身中胶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颈短小。月琴由琴头、琴颈、琴身、弦轴、琴弦和缚弦等部分组成。

琴头和琴颈是用一整块紫檀或其他硬木制作。琴头顶端的装饰,是单独用木料雕塑成龙头或其他图案,再胶粘上去。

琴颈上部开有弦槽,槽侧并有安装弦轴的圆孔。琴颈下端有方形木杆装在琴身上。

琴身是呈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背、框板胶粘而成。框板用6快规格一致的木板胶接成一圆形琴框,上下开有装入琴颈方木的孔眼。

它的两面粘着面、背板。面板和背板是月琴发音的共鸣板,用纹理顺直均匀、无疤节和木色一致的桐木制作。在面、背板中间横置两道音梁,中间支有两个音柱。

弦轴用黄杨木,外表刻有斜条瓣纹,拧转的一端还嵌有象牙或骨饰。

琴弦用丝弦、尼龙弦或尼龙缠钢丝弦。以钢丝尼龙弦的效果最好。

缚弦用红木或竹子制作,粘在面板下部的中间。

柳琴

柳琴,弹弦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汉族传统乐器。原流行于苏、鲁、皖等省。现流行于全国各地。

最早的柳琴,构造非常简单,由于柳琴的外形土里土气,非常民间化,中国老百姓亲切地称它“土琵琶”。

在民乐队中,柳琴是弹拨乐器的高音乐器,其音响效果独特,不易被其它乐器所掩盖,常用来演奏高音区的主旋律,有时也演奏华丽、技巧性高的华彩乐段。

它既适于演奏欢快、对比强烈、节奏鲜明、富有弹性和活泼的曲调,也适于演奏优美抒情的旋律,在乐队中能与琵琶、阮、筝和二胡等乐器和谐默契地合作。

最早的柳琴,构造较简单,只有两条丝弦,7个用高粱秆做成的品位,音域很窄,仅有一个半八度,还不便转调。

当时的琴体较大,演奏时有一竹筒套在食指上,用拇指捏紧,靠手腕甩动而拨弦发音,演奏形式别具一格。后以竹套质脆易裂,使用挖空的牛角圆筒代替。

稿件来源于网络

本文观点不代表平台言论,及供参考!欢迎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进入我们的网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