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优美、曲风活泼的《欢乐歌》,细腻柔和、温婉清雅的《玉芙蓉》,带你领略春到江南秀丽景象的《春晖曲》。江南丝竹承载着一地的乡愁记忆,以其独特的音乐触角抵达内心,唤起人们对江南传统文化的热爱。
今天,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评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团队展演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时代小学举行。
会上,浦东三林镇、徐汇区湖南街道上海国乐研究会、杨浦区四平路街道、宝山区大场镇、松江区中山街道、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隍庙等24家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年)成为新一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
根据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市已有基层江南丝竹团队96家,且数量仍在上升,传承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江南丝竹至少在清代年前就已在民间流行。丝竹音乐在民间风俗中除用于喜丧场合外,在乡间集镇的庙会节日等均要有丝竹乐队奏乐。诸如二胡、琵琶、月琴、扬琴、萧、笛、笙一类的丝竹乐器都可加入。队伍能大能小、能分能合:乐手一专多能,多则十几、二十人,少则二、三人,自由灵活。近百年来,丝竹音乐孕育了大批民族音乐人才。年这种演奏形式被定名为“江南丝竹”。它是江南山水孕育出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都市的发展让江南丝竹原本在民间生存的环境逐渐消失,乐团也逐渐减少,原来的民间乐手们逐渐老去,他们散落在民间,有时三三两两聚在公园吹拉弹唱。
年,首批上海市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创建工作开始,于年评选出22家基地,让更多老丝竹乐手们重新聚拢在社区。
为推进江南丝竹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市群艺馆于年组建起上海市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年,委托徐汇中学将此联盟升级为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积极推动江南丝竹“进校园”工作。至今共26所学校加入联盟。
据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介绍,基地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性比赛或展演活动,二年举办一次长三角比赛或展演,并举办相应的各层级研讨会,筹备出版包括视频和曲谱的《江南丝竹研修课程》一书,供江南丝竹的学习与推广,还将组织全市性第二套新作品的征集与出版。积极开展、参与各种海内外江南丝竹演出活动。计划联手各区非遗中心和相关单位以及24家江南丝竹保护传承基地,用合作推进工作项目的形式,在本市基层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江南丝竹项目传习普及活动,全面推进江南丝竹进校园的工作。逐步恢复江南丝竹在市民文化生活中的生态环境,更好地协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江南丝竹项目生存的社会环境、传承人和承载者三者的关系,既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又为市民群众创造出良好的非遗体验环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编辑:爱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