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日照报业全媒体记者谢岩
五莲茂腔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民间小调、秧歌。明代末,敲狗皮鼓或牛皮鼓演唱的“姑娘腔”传入五莲,与本地花鼓秧歌相结合,演变为“本肘鼓”,以方言为曲调,以肘鼓、手锣伴奏。乾隆年间,“本肘鼓”已广泛流传于五莲民间。后“本肘鼓”吸收了柳琴戏的伴奏及腔韵,乐器加扬琴或月琴、二胡,唱腔末句的尾音,用高八度行腔,习称“打冒”。年8月,五莲县茂腔剧团成立,年8月撤销;年11月,重新成立五莲县茂腔剧团,排演了茂腔传统剧目,整理创作了部分剧目,广泛进行演出,茂腔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上世纪80年代后,五莲茂腔逐渐式微,年,五莲县文化馆再次成立茂腔剧团,后于年夏解散;年11月,五莲县茂腔剧团几经沧桑,再次组建,并招收喜爱茂腔的年轻学员;年,五莲茂腔被列入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数十年间,一代代茂腔演员口口相传,这项璀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在这次非遗寻访中,我们得以见到这一传统戏剧的梨园风景和新一代的活力传承。 她挑开一角幕布,看到礼堂的观众“挤破门窗”穿着秦香莲戏服的王绪华静静等候在大幕之后,耳听得前场人声鼎沸,其他演员还在准备着,她轻轻撩起一角幕布——上千人的大礼堂几乎要挤破门窗!观众席满满的,后面还有好多人打站票,两边的窗户上也坐着人!年,再次成立的五莲县茂腔剧团正在招兵买马,在全昌潍地区寻找优秀茂腔演员。昌潍地区王台公社宣传队的“识字班”王绪华,被昌潍文化馆推荐,通过招考进入了五莲县茂腔剧团。“胶南胶州平度五莲都是属于老昌潍地区的,从一个公社宣传队到了一个县剧团,再说也不远,就在五莲安定下来了。”当年的王绪华年方22岁,已在王台公社宣传队学了三四年茂腔,《朝阳沟》《李双双》这些大戏里,早已定角参演。到了五莲县茂腔剧团,正逢剧团恢复传统剧目,《秦香莲》《梁祝》《小姑贤》《姊妹易嫁》等大戏里,王绪华常扮青衣。每年正月里,都要连演二三十场,有时一天演三场,上午下午晚上各演一场。一场戏几毛钱的戏票,能坐一千多人的五莲县大礼堂,场场爆满。年轻不觉累。走日照、奔潍坊,王绪华从青衣演到老旦,跟着剧团到各地演出。年左右,剧团解散,王绪华被分到供销系统。年,后来成立的五莲县茂腔剧团又找到了王绪华,时年62岁的她已经退休,赋闲在家。再次踏进剧团大门,30余年未曾登台的她,再次从压腿踢腿等基本功练起,跟随剧团下乡送戏的队伍,重温传统戏剧《梁祝》《姊妹易嫁》等唱词唱腔,渐渐找回了当年的感觉。第一次登台当主角,她紧张得吐了“咚咚咚……”张加燕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头套勒得有些紧,身上已经出了冷汗,“哇——”急步从幕布后撤到台下,未及站稳,她一口吐了出来!几个老师奔过来,一番收拾补妆,张加燕再次上场了。这是年秋忙后的一天,五莲县中至镇金岭村,18岁的张加燕生平第一次正式演出,饰演《罗衫记》中的小生徐继祖。一场两小时四十分钟的大戏,共有五场,只有一场戏没有她的戏份。上场两个多小时,中间还呕吐了一次,下场后,张加燕赶快脱下厚底的皂靴,她的脚脖都僵直了!“还不错,第一次上场没晕在台上就很好了,几处唱腔咱回去再点拨!”师父祝术兰和蔼地对张加燕说。张加燕知道,一向严厉的师父这句话,已经是很好的表扬。15岁时,五莲县艺术学校学生张加燕正式拜师,祝术兰当时是远近闻名的茂腔演员。行礼敬茶之后,张加燕每天早上去师父家里练基本功,压腿踢腿走台步,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练完功才能吃饭,回学校再学唱腔——根据张加燕的身段、脸型,师父给她定了小生的方向。打开录音机,搬个小板凳,手拿小本子,张加燕就跟着胶南著名茂腔演员曾金凤的唱腔摹唱。自己摹唱大半年,往舞台上一站,能像模像样了,再试唱给师父听。有错处,师父会挑出来,师父唱一句,张加燕跟着唱一句——有谱,二百多年来,五莲茂腔就靠着这样的口口相传,保存了浓浓的原汁原味。年,张加燕成为日照市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学声乐的她,发自内心地爱上茂腔“缝衣缝到一更天,情长针短缝不完;缝衣缝到二更天,孤雁声声我心悲酸……”忙完了手头工作,五莲县茂腔剧团副团长李祥雪情不自禁唱出这几句《孟姜女》选段。现在的她,发自内心地喜爱茂腔优美的唱腔和唱词。年出生于五莲县城,年毕业于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声乐专业,年成为五莲茂腔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毕业后在一个歌舞团唱民族歌曲,那时候团里有会唱茂腔的老师,在正月里下乡的演出中,茂腔特别受村民欢迎。”“就四句,我学了一个月!”第一次学唱茂腔,李祥雪就惊呆了——发声方式完全不一样,唱歌多用假嗓,可茂腔完全用大白嗓子唱,而且弯特别多,尤其是唱花腔的时候,尾音的拐弯特别多,李祥雪不知道应该怎么拐,“没有曲谱,完全凭记忆!”年加入五莲县茂腔剧团后,跟着剧团的王云亭老师、文化馆的李久政老师和李维萍老师,通过口口相传,李祥雪一句句学唱段,“这一段唱腔是四平,那一段是散板……”在学唱中,李祥雪一点点摸索,从古装戏《莫愁女》中的一个丫鬟演起,渐渐演到《姊妹易嫁》中的妹妹素梅,再到《借年》中的爱姐,再到《莫愁女》《孟姜女》这样两个多小时的大戏,李祥雪渐渐成为五莲县茂腔剧团的“当家花旦”和青衣。
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李祥雪一直担任茂腔培训班的指导老师,“现在,我们剧团为一些茂腔剧目配了曲谱,教学中以曲谱和口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喜爱茂腔!”姥姥生日宴上她唱了一段茂腔获得满堂彩“姥姥,我给您唱段茂腔吧,祝您寿比南山!”姥姥的生日宴上,亲朋好友来了一大屋子,吃完团圆饭,就要切蛋糕了,何苗站起身脆生生地提议。“好哇!我年轻时就爱唱茂腔,现在也爱听!”78岁的姥姥满面笑容,几个舅姥爷也连声附和。“日落西山天黄昏,虎奔深山鸟奔林,家家户户把门掩……”茂腔《罗衫记》里“日落西山”唱段最有名,常听茂腔的长辈们都知道。何苗拉开架势开了嗓,这是一段小生的唱段,何苗的演绎虽然稚嫩,却也熟练流畅地唱了下来,尾音刚落,屋里的亲戚们都热烈地鼓起掌来!何苗的父母也欣慰地看着女儿,他们从没想到,年出生的独生女,竟会爱上五莲茂腔,而且成为了一名茂腔演员!年,五莲茂腔剧团在日照市科技学校开设了茂腔社团,爱唱歌的何苗报名参加了面试,二三百个报名者中选了38名,其中就有何苗。“跟唱歌不一样,拐弯很多,就是因为不一样,所以我特别想尝试!”这个圆脸微胖的小女生语音甜美却坚定。年大年初二,何苗看到五莲县茂腔剧团到高泽镇她的家乡演出,她还见到了李祥雪等经常给他们上课的茂腔老师,“我第一次认真听一出茂腔大戏,当时演《墙头记》,一个半小时,我看戏上头了,冷都不记得了!”何苗第一次被茂腔深深地打动了——唱茂腔、做演员,在戏里体验完全不同的人生,是很苦,但是,也很酷!
毕业时,一听说五莲县茂腔剧团招聘演员,何苗毫不犹豫地报名,如今,她正向着老旦的方向努力。“如果你们认真听了茂腔,也一定会爱上茂腔!”何苗常常认真地对同龄的小伙伴们说。
来源:新华号网信日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