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竹制录取通知书后,在校园内亲手植树护绿、学习“新生态”系列课程、参加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食堂就餐“光盘”……这是浙江农林大学学子的日常学习生活。浙江农林大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态理念,从年开始,该校在“建设人民满意的生态大学”理念指导下,通过锚定生态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生态化专业群、构建生态化课程体系、创新生态化育人模式、强化生态育人机制保障等有效举措,着力将生态文明根植于每一位学生心中。如今,浙江农林大学全面推进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农林底色、生态特色正逐渐成为浙江农林大学毕业生的共同烙印。“三绿”行动,探索生态人才培养新模式每年植树节前后,浙江农林大学师生会一同拿起工具,挖坑、施肥、浇水,在校园内种植乌桕、榉树、河津樱等树苗。植树活动一直是该校的保留项目,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和植物园合二为一,学校通过深入开展爱绿、植绿、护绿“三绿”行动等,号召学生建设环境优美的绿色校园,构建协同开放的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生态意识。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伊力塔介绍,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牵头组织华东片区40余所高校成立天目山大学生野外实践教育基地联盟,打造百草园、果木园等校内外生态实践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搭建生态实践育人平台。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等劳动教育。“通过承包责任田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自参与到果木园绿化美化的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成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提升生态育人成效。”伊力塔说。学生在“承包责任田”内开展护绿行动。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供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的生态实践,倡导把汗水挥洒在田间地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张怡辰表示,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植物的养护,让她能够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在全校师生的精心耕耘下,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现拥有各类植物余种。年至年,连续两年在中国大学植物网联盟发布的中国大学校园植物种类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学校已经成为集文化、科普、景观、休闲、生物多样性保护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校园。彰显生态特色,实施课程专业改革在确立培养生态人才的战略定位后,该校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生态化大学建设过程中,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课程体系?如何通过有效路径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化人才?学校首先对专业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按照“面向未来、聚焦农林、彰显生态”原则,通过增设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撤并落后专业、建设主线专业、发展特色专业,构建了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生态体系,停招16个专业,新增7个专业,构建形成了智慧农业、现代林业、绿色环境、美丽城镇、人居环境、健康时尚六大全产业链生态化专业体系。浙江农林大学举行“生态育人育生态人”工程启动仪式。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供图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构建一二三课堂联动的生态化课程体系。通过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生态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课程体系逐步朝着生态环境+创新创业+生态实践教育(一二三课堂联动)发展,生态素养的内涵培养有机融入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生态教育覆盖全校所有本科生,使学生从一进入校门就切身体会到生态化教育理念。为强化生态育人机制保障,该校还积极创新机制、赋能生态,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农林碳汇与生态环境修复研究中心、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形成了内外联动的“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研究的共同体。作为秘书处单位,积极承办浙江省大学生环境生态科技创新大赛,为生态化意识创新提供实践支撑。育人成效凸显,生态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养殖生态甲鱼的“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杨珍、走生态农业创业之路的“浙江省就业创业优秀个人”赵颖雷、做新时代生态农民的“浙江省首届大学生现代农业创意大赛”金奖获得者唐海峰……经过16年的改革发展,浙江农林大学生态育人的理念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生态人才。截至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培养了涉及林学、园林等31个专业的3万多名毕业生,6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农村农业、环境生态类相关工作。其中,为全省11个地市定向培养了5届位切实服务并扎根基层的农技、林技毕业生;园林、风景园林等毕业生着力服务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完成了60%以上的浙江省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项目设计;农学等7个定向培养契合社会发展需求,累计为基层农技和林技培养了懂技术、爱岗位的专业人才余人,有效解决了农业人才“下不去、用不上、留不住”的关键问题。届毕业生翁智雄目前正在从事生态学相关领域研究工作。提及母校的培养,他依旧满满都是感恩之情:“离开母校已经将近十年时间,但不管是母校浓厚的生态育人环境,还是特色的生态教学课程,以及主题鲜明的生态文化活动,早已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为我在从事生态领域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我能有机会到国内外名校开展生态领域的访学交流。”如今,翁智雄的学术研究从林业经济拓展到了环境经济,他希望深入挖掘绿水青山之中的金山银山,造福更多百姓。浙江农林大学学生在实验室做科研。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供图“今后学校将继续彰显农林、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学科专业特色,构建良好学科专业生态,推进生态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农林智慧。”浙江农林大学副校长沈月琴介绍,经过16年的努力,浙江农林大学的生态化人才培养在理念、模式和机制三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学校创造性地提出创办生态大学,实现生态育人目标;面向新产业新要求,通过复合交叉、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了突显农林生态环境的智慧农业、现代林业、绿色环境等六大全产业链为核心的专业生态体系;通过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形成了生态化合作教育育人机制和学科专业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深耕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等人才需求,创新合作教育方式和协同机制,形成校地定向培养、校企定向培养和国际合作培养三种生态化合作教育模式和跨学院(学科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机制。本文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