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凉山文化惠民与美誉交相辉映

来源:月琴 时间:2024/12/16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凉山彝族自治州

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藏彝文化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各族人民

勤劳智慧

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文化艺术

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以来的70年,

从单一到多元,

从“一穷二白”到“百花齐放”,

凉山文化事业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成立。凉山歌舞团上世纪六十年代曾三进中南海、四进大会堂演出。凉山歌舞团被誉为“中国民族艺术之花”。它也成为凉山文化事业的辉煌见证者、力行者、创造者。图为:年6月20日州歌舞团火把节晚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凉山就创作出了《阿哥追》《快乐的诺苏》《红披毡》《喜背新娘》《月琴叮咚》等大量的精品文艺作品,《人民日报》曾以“凉山一枝花”为题,赞誉“民族歌舞,北看延边、南看凉山”。

改革开放前,州属文化单位逐步建立健全,文化功能日趋完善。

文化凉山,为世界开了一扇窗。

进入21世纪,

是凉山文化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大凉山文化品牌逐步树立并叫响全国。

年舞蹈《阿哥追》

年11月四川省首届艺术节在西昌举行

建团六十六年,凉山歌舞团坚持走民族特色道路,扎根本土,深入生活,培养了冷茂弘、郭万春、徐光东、马琳、曲比阿乌等优秀的舞蹈家、作曲家、剧作家、歌唱家、演奏家及编导,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风情魅力又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近百件歌舞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大奖。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昌青年集体舞

舞蹈《红披毡》

年大型民族歌剧《彝红》

年央视春晚歌舞《快乐的诺苏》

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最高奖作品奖《生在火塘边》

凉山歌舞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凸显出一个民族的精气神韵和文化尊严,使我们对凉山、对凉山的彝族人民有了历史的、温润的、艺术的质感,成为人们对一个山地民族进行艺术确认的标志之一。其中,最蜚声中外的就是“中华民族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奖”《快乐的诺苏》,其别具风味的旋律曾在汉城奥运会和亚运会上响起;此外,舞蹈《阿哥追》《红披毡》和歌曲《马儿哟快快跑》等,都是受到文化部、国家民委嘉奖的经典佳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甘洛艺训班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文化事业厚积薄发,方兴未艾,谱写了凉山文化繁荣的新篇章,为凉山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凉山人的文化艺术,始终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今,彝文化风情实景火秀《阿惹妞》成为了新时代凉山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阿惹妞》原是彝族音乐曲牌名,彝族直译为小表妹,民间有多种传唱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美好情愫,呈现的是一方人家的世俗风情。

年彝文化风情实景火秀《阿惹妞》成为了新时代凉山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情深谊长》《生在火塘边》《永远的诺苏》分别荣获第十、十一、十二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最高奖作品奖;《彝红》荣获中国第二届歌剧节二等奖,《彝海结盟》荣获第31届“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大奖。凉山州原创歌曲《朵洛荷》、月琴弹唱《阿嫫妞妞》、女子群舞《她们》、舞蹈《我的弦》等文艺作品多次荣获“荷花奖”、四川省“群星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报告文学《悬崖村》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这些优秀作品,是新时代历史脚步的精彩音符,是凉山文化繁荣的精彩体现。

凉山是民族文化资源大州。神秘的毕摩文化、热情的火把文化、多彩的服饰文化,以及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木里藏乡文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交相辉映。

红军长征过凉山,带来了新的曙光。彝海结盟,为凉山留下了红色文化的辉煌。

东方情人节——凉山火把节

年9月3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走进布拖县木尔乡朵洛荷表演

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

多彩的服饰文化

木里藏乡吉祥欢歌

建州70年来,凉山正从文化资源大州向文化资源强州迈进,砥砺奋进在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路上,散发着璀璨文化之光!

年,凉山文旅集团成立。凉山文化产业的“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年四川大学生三下乡

党的十八大以来,凉山文化与体育、信息、服饰、建筑等产业的融合,使得文化创意产业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为凉山各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文化新动力。

年,凉山迎来文旅融合发展新起点。州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为凉山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凉山将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奋力推进文旅资源大州向文旅产业强州跨越。

大发展带来大繁荣。

西昌大石板古村、昭觉谷克德、冕宁冶勒牧羊小镇、德昌傈僳水寨……凉山文化、旅游、农业、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了一批独具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寨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年8月,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建成开放。是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

西昌大石板古村

昭觉谷克德

如今,凉山继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正朝着“打造全省文艺副中心”目标高歌猛进。

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各民族互相包容,和谐共处,孕育了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

走过70年,凉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荟萃之地。截至年,共有国家、省、州级非遗名录项目项,省、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在年4月,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公布的特色文化产业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重点项目名单里,凉山州的彝族服饰产业创意园区榜上有名。

彝族服饰产业是凉山特色文化的硬产业之一,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历史”。如今,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聚集了近家彝族服饰企业。

传统服饰美轮美奂

西昌市精准发力,做优文化产业,让西昌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城;会理市做强绿陶文化产业园,探索非遗+文旅的进一步融合;盐源县做靓摩梭文化、青铜文化、农耕文化三大名片,擦亮润盐文化金字招牌;喜德县做大文化产业,进一步叫响“彝族母语之乡、克智之乡、漆器之乡”……凉山画卷,文化强音。

绚丽多彩彝族漆器

凉山实施“文化+”“旅游+”“文旅+”发展战略的缩影,是大凉山一系列文化产业声名鹊起的见证。

年1月27日,西昌作为央视年春晚在西部的唯一分会场正式亮相,也是央视春晚创办34年来第一次在四川设立分会场。无独有偶,同年12月15日,西昌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录制,荣获“十佳魅力城市”荣誉。

年央视春晚现场,熊熊火焰点燃中国梦凉山篇章

凉山人不会忘记,年11月19日至12月1日,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在州府西昌举办。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西部唯一的国际戏剧节,是世界上唯一的冬季国际戏剧节。延续千年的大凉山民俗文化与国际范的戏剧节相碰撞,差异性的文化将成为戏剧节最大的亮点和焦点,吸引世界的目光。如今,已成功举办三届。

年,首届大凉山国际戏剧节

西昌邛海国际湿地马拉松

近年来,央视《魅力中国城》、西昌邛海国际湿地马拉松、大凉山国际戏剧节、大凉山惠民音乐会等文化项目诠释着凉山独特魅力,大凉山文旅品牌大放异彩。年央视中秋晚会落户西昌,更为凉山文化品牌的叫响推波助澜、锦上添花。

大凉山惠民音乐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凉山州电影公司开始彝语电影译制

索玛花开拍摄现场

央视中秋晚会录制现场

魅力凉山,好戏连连!

转眼来到年2月28日,备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