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琴是彝、哈尼、布依、苗、侗、白、畲、汉等族弹拨弦鸣乐器。因其形圆似月、声如琴,而得月琴之名。彝语称作巴布、班匹、和巴。苗族称弹琴。汉族称四弦、弦子、蛙琴。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巍山、墨江、新平及四川凉山、贵州威宁、广西隆林、湖南通道和广大汉族地区。由阮衍变,常用于戏曲、曲艺伴奏及独奏、器乐合奏,在京剧中,与京胡、京二胡一起称为三大件。西南彝族常用以边弹边舞,亦用于伴唱,是劳动、节日和年轻男女社交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月琴的音箱,一般是木质圆形,也有八角形、六角形的。汉族地区流传的月琴形似阮咸,但琴颈较短。颈与面板上设有十至十二个品位,张四根丝弦,分成两组,每组调为同音,五度定弦。用拨弹奏。主要演奏手法有打指、带音、猱音,音色清脆明亮。经过改革的月琴,加宽了琴颈;增多品位至二十四品,按半音排列,可自由转调;弦改为钢丝尼龙缠弦。音色清脆、柔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