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展示的一批经过改良的少数民族乐器,包括彝族的月琴、布朗族的布朗玎、藏族的龙头琴等。新华社记者吴宇摄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吴宇)在28日上海开幕的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宣布在河北省衡水市组建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与试制中心。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丰元凯介绍,中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乐器,总数超过种,吹、拉、弹、打,样样齐备。这些少数民族乐器与民族民间传统节庆活动紧密融合,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除了葫芦丝、马头琴等少数乐器外,大多数少数民族乐器仍保持家庭手工生产模式,没有形成标准化生产,尚属于地区性乐器。”丰元凯说。丰元凯表示,组建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与试制中心,一方面在于保护少数民族乐器的原生态,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少数民族乐器的科技含量,使其更好适应新时代音乐文化发展需要,通过文化传承,提升文化自信。他表示,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与试制中心组建后,将集中相关演奏家、制作师以及科研单位的综合优势,加快少数民族乐器改革改良,推动少数民族乐器繁荣发展,形成少数民族乐器产业,助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据悉,少数民族乐器研究与试制中心组建后,初期相关工作主要由位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的河北乐之洋乐器有限公司承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