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丝弦是全国十大知名曲艺之一,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沅澧流域传唱百年,历久弥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年来,我市丝弦文艺工作者通过文化创新,先后创作了《常德是个好地方》《亲亲常德待客来》等优秀作品,充分发挥常德丝弦在城市宣传中的引领作用,让常德丝弦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常德丝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流行于沅江、澧水一带的传统地方曲种。明末清初,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传入常德后,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常德丝弦。
常德丝弦讲究腔从字出,音随韵转,注重旋律的俏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存百余支丝弦曲牌、曲调,近百个优秀传统曲目。
在一代代丝弦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常德丝弦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一大批丝弦作品相继荣获“牡丹奖”“群星奖”等国家级曲艺大奖。
常德丝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鼎城区文化馆馆长朱晓玲:为了让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传承,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搞好传承,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剧目,我们传承下来,保护下来,第二就是要争取出人、出戏、出作品。再一个就是要搞好传播,通过新媒体、新的渠道进行很好的传播,提高它的知名度。
常德丝弦艺术剧院业务团长熊丽霞:我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有义务继承好老一辈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刻苦练习,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和小朋友喜欢上常德丝弦。
近些年来,为推动常德丝弦的校园传承,常德丝弦艺术剧院从年起,就在学校开设了“丝弦辅导班”,每年授课达多个课时,同时还协助学校成立了“丝弦表演队”,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年完成“送戏曲进校园”活动近二十场次,让孩子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鼎城区武陵小学学生黄雅婷:我觉得我可以把常德丝弦发扬下去,唱给同学们听,唱给自己的家人听,希望常德丝弦可以发扬光大。
延伸阅读
常德丝弦是湖南曲种湖南丝弦的重要分支,因在湖南丝弦中最为发达,影响最大,已然具有了独立曲种的地位。
湖南丝弦流传于湖南各地,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京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它是由江浙一带流入湖南的时调小曲和湖南本地的民歌曲调融合发展而成的,时间约在清代初年。
这个曲种用湖南方音表演,在湖南各地的流传中又形成了以常德为中心的“常德丝弦”、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沙丝弦”、以浏阳为中心的“浏阳丝弦”、以平江为中心的“平江丝弦”、以衡阳为中心的“衡阳丝弦”和以邵阳为中心的“邵阳丝弦”等各具特色的支派,其中以“常德丝弦”最为繁盛。
常德丝弦的演唱形式有单人演唱、双人演唱、坐唱、走唱、群舞群唱、表演唱以及丝弦戏等多种形式。坐唱是常德丝弦最传统的表演方式,大多演唱有简单故事、有人物情节的丝弦段子,表演者通常自弹自唱。走唱,即表演者手持简板或其他乐器边打节拍边演唱,在舞台上边走边唱。
常德丝弦拥有一百多个传统曲目,大部分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以《宝玉哭灵》《鲁智深醉打山门》《双下山》《王婆骂鸡》《昭君出塞》等最为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涌现出《新事多》《夸货郎》《风雪探亲人》等一批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