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修辞:借代——以人名代事物
借代是把同甲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乙事物用来代蓉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它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述得形象生动,而且还可以利用词语转义,大量创造新词。借代这种修辞方法,在古文里应用最为广泛,现在从十四个方面分述如下:
古代汉语修辞:借代——以人名代事物
古人往往借人名来代事物。
例如:
1、人怀盈尺,和氏而无贵矣。(曹植;《与吴质书》)
〔译文〕如果人人藏有大块宝玉,那么和氏宝玉也就不值得珍贵了。
2、虽非介冑士,畴昔览穰苴。(左思:《咏史》)
〔译文〕虽然我不是一个武士,但是从前我也曾读过兵书。
3、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译文〕大雾塞满了寒空,崎岖的山路一走一滑。
4、侯调短弄哀。(李贺:《送秦光禄北征》)
〔译文〕箜篌里弹奏出哀怨的短曲。
5、闲理阮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陆游:《初夏游凌氏小园》)
〔译文〕没事就翻开乐谱,弹弹月琴,酌出美酒,写写诗篇。
在上述例句里,
例1用“和氏”(卞和,春秋时代楚国的治玉工人)来指代“美玉”,
例2用“穰苴”(田穰苴,曾官大司马,故亦称司马穰直,春秋时代齐国的军事家。《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来指代“兵书,
例3用“蚩尤”(传说中的古代部族首领。据说他与黄帝作战时能够兴起大雾)来指代“雾气”,
例4用“侯调”(汉武帝时的乐人,曾制作签簇)来指代“箜篌”,
例5用阮咸(晋人,曾制月琴)来指代“月琴”,用白堕”(刘白堕,北朝人,善酿酒)来指代酒。这些都是古人诗文里以人代物的例子。
人名不仅可以借来代“物”,有时还可以用来代“事。
例如:1、日高五丈睡正浓,将军打门惊周公。(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译文〕日头已经五丈高,我还正在酣睡,将军前来敲门,才把我从梦中惊醒。
由于《论语》里有“吾不复梦见周公”这句话,作者就借用“周公”来作为“梦的代称。
用人名指代事物,在古人诗文里是屡见不鲜的。这样用,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诗歌的音节和韵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启发读者的联想,增强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要是我们把上述例句里的人名都换成事物的本名,读起来情趣就大不如前,甚至使人觉得索然寡味了。
用人名代替事物,免不了要用典故,倘若用典过于冷僻,也会使人茫然不解。
举例来说:
1、绿树养韩冯。(李贸:《恼公》)
〔译文〕绿树林里生活着一种形似鸳鸯的鸟儿。
2、春网荐琴高。(黄庭整:《送舅氏野夫之宣城》)
〔译文〕春天鱼网里网上了鲤鱼。
例1用“韩冯”指代一种形似鸳鸯的鸟儿,故事见于《搜神记》。春秋时,宋康王霸占了大夫韩冯(一作韩凭)的妻子,并且逼死了韩冯。韩冯的妻子因思念丈夫而自杀,死时留下遗言,请求与韩冯合葬。宋康王不答应,下令把两人分别埋葬。一年以后,两座墓上各生出一株梓树,两树渐渐合拢,枝条互相交合。上面常有一对象鸳鸯似的鸟儿在哀鸣。
例2用琴高”来代鲤鱼,故事出在《列仙传》里。传说有个名叫琴高的仙人,曾经到水底下去取龙子,过了几天以后,乘鲤鱼从水底下游出来。如果人们没有读过《搜神记》和《列仙传》,怎么知道韩冯是鸟,琴高是鱼呢?
借用人名代替事物,特别是代替动物或食品,还容易闹出笑话来。
沈括《梦溪笔谈》有这样一段记载: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又谓鹅为右军,以其好养鹅也。有一士人遗人醋梅与浔鹅,作书云:醋浸曹公一甏,汤得右军两只,聊备一馔,。”用曹公”来代替“梅子,用“右军”来代替“鹅”,象那个士人在书信里所写的那样,只能认为是一种笔墨游戏罢了。
前人对此已经早有讥弹:元宋元怀《拊掌录》张文潜(即张未)尝云:子瞻每笑“天边赵盾益可畏,水底右军方熟眠”,谓汤燖了王義之也。文潜戏谓公诗有“独看红叶蕖倾白堕”,不知白堕是何物。子瞻云:刘白堕善酿酒,出《洛阳伽蓝记》。文潜曰:“白堕既是一人,莫难为倾否?”子瞻笑曰:魏武《短歌行》云:“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亦是酿酒人名也。文潜曰:毕竟用得不当。清顾嗣立《寒厅诗话》:叶石林举东坡“独看红蕖倾白堕”,白堕,人名。此正如吴下馔鹅设客云:请共过食右军。既亭先生曰:此例正多,如山谷诗“春网荐琴高”,琴高亦人名。皆自曹瞒“惟有杜康”作俑。
已苍先生尝曰:若琴高可作然鱼用,则苏武可替羊,许由可替牛,孟洁然可替驴,又不止右军、曹公之为鹅为梅矣。山谷再生,我亦面诮。”读之不觉失笑。
可见这种修辞方法,前人是并不主张滥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