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我国多民族的民俗节日,除了有从古至今的防灾祛病、避瘟驱毒的积极文化意义外,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也为其加入了各自的民族色彩。也正因如此,端午节的文化寓意就显得更为深重。
满族
满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前史最早是在距今七千多年的肃慎时代。满族人民过端午节是为了祈福消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派青鸟使下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在五月初五这天,天帝的青鸟使化作卖油翁在下界吆喝道:“一葫芦油卖二两,两葫芦油卖三两。”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抢购,只有一位老人家不仅不买,还提醒卖油的老翁账算错了。青鸟使卖完油之后,劝告那个老头说:“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今日晚上瘟神将会在人间降灾,你在房檐上插上艾草,可以躲过瘟疫。”老头听后就挨家挨户告诉所有人,于是每家都插上了艾草,人们得以获救。不只如此,在端午节,满族人还会到城外采露水,传闻这天用露水洗脸、洗头和洗衣服,可以远离病魔。
苗族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并且歌舞方式多彩多样。在端午节这天,苗族不只会举办盛大的龙舟竞赛,还会举办赛马、踩鼓、斗牛和“游方”等活动。男女青年在芦笙、月琴和竹笛等乐器的配乐下,尽情展现自己的舞姿。不仅如此,已经出嫁的姑娘在端午节要从夫家带着粽粑和鸡鸭回娘家探亲。
纳西族
纳西族是古时候羌人的后代,其文化隶属于东巴文化。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以闻名,其内容主要有东巴的文字、绘画、经书、音乐、舞蹈、法器和各种祭祀活动。纳西族在每年的端午节清晨,每家每户要吃糖枣糯米饭,饮雄黄酒。在门前插上白蒿、两根大麦穗以及三根葛蒲。大人要给15岁以下的小孩绕扎五色棉线,这种五色棉线被称作“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腕。续命线要戴一个月,直到火把节的最后一天时才将其解下并烧掉。
藏族
藏族的端午节被当地藏民叫做采花节,也称女儿节,是藏族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节日,主要盛行于四川与甘肃交界地区。传说很久以前当地一片荒芜,一位名为莲芝的女子教会藏族人民如何种地,如何采花治病。可惜,莲芝姑娘在五月初五上山采花时不幸摔死,为了纪念莲芝姑娘,藏族人民就举办了采花节。
采花节的主要活动是抢水、采花和祝福。在节日的早晨,人们抢泉水沐浴、饮用,据说在端午节这天用阳光还没有照到的泉水沐浴能够获得吉祥安康、饮用泉水则能够祛病消灾。接着,青年男女身着华丽的服装,带上美食,去阿里坎山上采花。准备出发时,全村人民载歌载舞为他们送行,去采花的青年男女向村里人展示采花的愿望和决心。
到达采花地点,姑娘们去采花,男生则负责砍柴火、设灶、搭帐篷,傍晚时载歌载舞,直到深夜。第二天,姑娘们耳朵上戴着耳环、头上插着鲜花,背上的竹筐装满了鲜花和草药返回村寨。全村人都在村口迎接,鸣枪致敬并送上食物,庆祝采花青年回归,采花姑娘则向各家各户赠送礼物和祝福。
彝族
彝族的端午节称为都阳节,作为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以及金沙江沿岸地区极为盛行,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传说在古代,有一年天气酷热难耐,彝族寨子里瘟疫横行,彝族人民十分害怕。生活在江边的汉族人民闻讯,就把他们在端午节采到的菖蒲、艾草和雄黄送上山,帮助彝族人们摆脱病魔。几天之后,彝族人民的病就治好了。后来,彝族人民准备了丰厚的礼品送下山答谢汉族人民。汉族人告诉彝族人,送给他们的这些草药能治百病,还能驱灾辟邪。于是,彝族人也开始过端午节。因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彝族语中又把“端”念成“都”,所以端阳节被彝族人叫成了“都阳节”。
在都阳节这天,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草和菖蒲,小孩们用雄黄酒洗脸、青年们预先包好粽子,带上酒和坨坨肉,到景色美好的山间草坪上进行赛马、摔跤、斗羊、斗牛、跳舞等活动。另外,在五月初五这天,彝族人民还举行杨梅会,这也是彝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相传很久以前,有个得道高人路过高鲁山,在山路旁边栽下了一片瓜田,并在瓜田边撒下了一把米。之后,瓜藤长成了山脉,瓜果化成了村寨,米变成了杨梅。这里的人们便在瓜地旁边繁衍生息、祖祖辈辈相传下来。在杨梅会上,人们采摘杨梅,尽情享受,以此纪念那位道人。除此之外,青年男女们还聚在一起,通过对歌和跳舞等活动,结下良缘。
朝鲜族
朝鲜族作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份子,拥有着许多自有的独特风俗和民情,端午节作为朝鲜族的六大民间节日之一,和汉族的端午节略有不同。例如朝鲜族的姑娘们在端午节这天要用菖蒲水洗头发,用菖蒲根制作而成的菖蒲簪插在头上,以此用来辟邪。村里人在端午节这天会杀猪、做艾糕、蒸饼以及制作小豆包。农家人会自己酿造浊酒以及莒蒲酒,邀请好友共饮。这一天,还会举行妇女荡秋千和青年摔跤等比赛。
蒙古族
蒙古族人过端午节又是一番别样风情,有登山、踏青和采集艾草等风俗。在端午节那天的日出之前,蒙古族人民要穿上端午节节日的服装,在朝阳下的敖包前欢聚一堂,开始传统的祭祀活动。农牧民在端午节也会自发地举行娱乐活动,歌舞与祭祀融为一体。之后,蒙古族的人们会在周围有代表意义的山之间进行选择,选定后将攀登这座山。
对于未婚男女而言,这是一个极佳的交流机会,已经订婚但是还未结婚的恋人在这一天一定要待在一起。大家都奋力向山顶爬,用自己随身携带的物件来祭祀山川草木、为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们祈福,保佑平安。能歌善舞的人们还会用马头琴等乐器和原生态的民歌来赞颂幸福美好的生活。
土家族
土家族的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不仅喝油茶汤,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粽子的香味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端午节气氛。在这一天,土家族的人们还会跳摆手舞,这是土家族自古流传下来的祭祀舞蹈。每逢节日,土家族人会打着灯笼或者火把,举着五颜六色的锦旗,身穿花被面,聚在“摆手堂”中。土家族摆手舞节奏欢快,舞姿孔武有力,内容丰富多彩,他们通常一连几个通宵跳摆手舞,庆祝节日和美好的生活。
在这一天,土家族出嫁的女儿会回到娘家过节,未婚的女婿在端午节这天会在岳父岳母家共庆佳节。女婿会送“五色礼”给岳父岳母,岳父岳母准备好麻花和粽子等食物款待女儿女婿,但必须准备草帽或者花伞,在他们回家时送给他们各自一把花雨伞,称为“鸳鸯伞”,鸳鸯伞象征夫妻感情长长久久,经受人生的风雨时能够风雨同舟、白头偕老。此外,一些土家族人还会在自家的吊脚楼前搭台对歌,以此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和浓浓的乡土之情。
普米族
普米族在古时候生活在青藏高原,是甘肃、青海和四川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游牧民族,随着时间的迁移,他们逐渐沿着横断山脉,从高寒地带向温暖地区迁移,从西北到西南,历尽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辗转千年,但他们的民族特色却没有因为时间和空间的推移而磨灭。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普米族人民举行“转山会”活动,也称“绕岩洞”。
普米族人民把狮子山视为自己民族的女神,并且将其当作本民族的最高保护神,认为狮子山主宰着繁殖和生育,还能够给人间带来平安和幸福。当日,人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带着食物,纷纷在泸沽河畔的狮子山下举行活动,骑马射箭,唱歌跳舞。无论是否相识,人们都会互相祝愿,所有前来赶会的人都要去瀑布洗澡,祈求平安,万事如意。
结语:
虽然不同民族的端午节习俗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各族人民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民族大团结的诚挚祝愿。各位朋友们,你们的家乡有哪些有趣的端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