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人们,都在听些什么民歌小曲?
民歌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形式,历朝历代皆有,到了明代清代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呢?
前言
明清时期的宫廷音乐在皇宫受到重视,与此同时民歌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备受欢迎。比起宫廷音乐,民歌自然更接地气,流传更广,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艺术形式,也是平时日常生活中与现实斗争的精神武器与寄托。
明清时期民歌的特点,概括来说就是简炼并且丰富,体裁多样。例如北京郊区的“插秧歌”、四川邛州的“秧歌”、江南吴地的“山歌”、“棹歌”、湖南、江西的“采茶歌”、西南少数民族的“踏月歌”、“月歌”、“琵琶歌”等等。明代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清代李调元编辑的《粤风》都是重要的民歌歌词集。
▲冯梦龙(年—年)
这些民歌由于各地地理环境、人文习俗、语言背景的不同,各有各的特色,素材包罗万象,有极富浓郁生活气息的、歌颂爱情的、也有批判当时封建统治制度的等等。
据说明清当时的统治者还一度为此感到恐慌,像是在清代的律典中的《刑律杂犯》就规定“凡有狂妄之徒,因事造言,捏成歌曲,沿街唱和,以及鄙俚亵慢之词刊刻传播者,内外各地方宫及时察拏。”然而这些规定措施并没有什么效果,群众依旧想唱就唱,毫不惧怕。
▲明清时期象棋民歌
在《枣林杂俎》中记载了一首明代民歌:
“富阳江之鱼,富阳江之茶,鱼肥卖我子,茶香破我家。采茶妇,捕鱼夫,官府考掠无完肤。”
由此可见,在当时官府的剥削下,即便是丰收大好的年头,农民也逃脱不掉卖儿鬻女,妻离子散的悲惨遭遇。清代年间也有类似民歌,《苗民大起义》就歌颂了乾隆六十年苗民乾嘉大暴动的英勇事迹。
▲枣林杂俎
当然,也有许多画风优美的抒情民歌,比如明代的吴地山歌《月山》描写的就是一个女子在山脚下等待和情人约会的的心境:“约郎约到月上时,口了月上子山头弗见渠。咦!弗知奴处山低月上得早,咦!弗知郎处山高月上得迟。”又比如侗族民歌《妹相思》中赞颂的矢志不渝的爱情:“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蝴蝶结网三江口,水推不断是真丝。”
更有比较粗狂的画风——“薅草锣鼓”,属于山歌的一种,至今仍在各地流传,在湖北、湖南称“薅草锣鼓”,江西称“锄山鼓”、四川、贵州、甘肃称“薅秧歌”、陕西称“锣鼓草”、江苏称“栽秧山歌”或“打鼓唱唱”等。描绘的是农民在插秧、锄草的田间劳动中击鼓唱歌。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
小曲是一种建立在各地民歌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通俗歌曲,又称《俗曲》、《小调》、《俚曲》、《时调》......等等,是流传于市井里巷之民间歌曲。此类歌曲虽历代皆有,但由于未能受到文人重视,一直隐而未显。直至明代宣德年间兴起后,才造成前所未有的流行热潮。
小曲主要流传于酒宴、青楼、市井里巷及各种庙会社火等曲艺表演场所,虽其传播是以口传为主,但因大受欢迎,在有利可图情况下也常被书坊传抄或刊刻成唱本贩售,这些唱本被买去后又再成为继续流传的介媒;
此外有些民间艺人、曲师们为防遗忘,也常自己或找人记下曲本;再加上少数有识文人也加入编辑曲本行列,以致今日留下了不少小曲的曲本文献。大约在明宣德万历年间,在北京、汴梁、扬州以及成都、泉州、番禹等地形成了许多小曲的中心。
▲明代刘侗、于奕筝编著的《帝都景物略》中有记载到“单弦”
到了清代,各地的小曲有了新的发展,开始逐渐向说唱音乐过渡。当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小曲,在形式上不再单一,逐渐有了套曲的规模形式。北京小曲在乾隆嘉庆年间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形成“单弦”,一般是用于演唱一个完整的故事。单弦的的形式很别致,中间有一段近似于没有固定曲调的朗诵,歌词由上下两个四字句组成,能多次反复。
以扬州为中心的两淮、江南地区的小曲,在乾隆年间又称“小唱”。扬州小曲一般只唱不说,其伴奏乐器有琵琶,三弦,月琴等。汴梁地区的小曲,原来属于北方小曲,但后来传到河南等地时,已经吸收了两淮江南的小曲,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已发展成为至今仍在流传的鼓子曲。
▲淄博小曲
在康熙乾隆年间,除了一些大的工商业城市以外,在很多中小县城中,小曲也有新的发展,比如山东的淄博小曲,它的套曲形式配合了不同内容并且变化多端,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表现更复杂、更丰富的故事情节。也就是说,当时的淄博小曲已经不仅仅是民歌,而是已经成为一种可以表演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
还有一些现实性很强的小曲作品被保存下来,例如《山门六喜》通过描述《水浒传》里鲁智深醉打山门的故事,非常鲜明的展现了鲁智深的性格。又比如清初蒲松龄用淄川小曲作的长篇说唱《磨难曲》,就是以《聊斋》里张鸿渐的故事,以此来揭露暴当时社会的黑暗,贪官污吏的十恶不赦,赞扬了农民起义的英雄及其所作所为。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
此外,在当时还有非常多反映社会普通男女之间爱情主题的作品,作品种类繁多,内容形形色色,有对纯真爱情的赞颂,也有对封建婚姻的嘲弄;有对负心男子的谴责,也有对色情淫荡的欣赏。其中,像《苏州歌》这类描写青年女性渴望追求婚姻自由的作品,很具有代表性。
明清时代各地的小曲塑造了很多生动鲜明的形象,并且不仅仅是歌唱抒发情感,更像是在讲述一个个故事,这使得作品本身更加丰富多彩,也难怪会在民间深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