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生活网
票友出演《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
票友演绎《探阴山》中的包拯。
一次京剧演出化妆需要2个小时。
票友互相帮助整理着装。
票友们在社区活动室练习曲目。
“将军京剧社”的乐队。
□本报记者苏展文/摄
京剧,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在桂林也有不少京剧的票友。当票友们时常聚在一起交流、练习,并组织演出,便有了剧社,行内叫“票房”。日前,我市象山区平山街道将军桥社区“将军京剧社”在社区党群活动中心挂牌,桂林的京剧票友们又多了一个交流京剧的票房。
“老有所学所乐,弘扬国粹艺术”是“将军京剧社”的创社宗旨。组织者、团长王敬今年70岁,他告诉记者,自己自幼就对京剧感兴趣,但由于工作关系,始终没有机会全面地接触这门国粹,直到退休之后才有了空闲时间重拾自己的爱好。王敬退休后参加老年大学,开始系统地接触京剧,先后学习老生行当和中阮、月琴伴奏,并认识了许多票友。
与王敬一样,这个剧社里的20多个票友全部是退休人员,平均年龄为65岁,退休前是单位领导、大学教授、中小学老师、企事业干部等,还有退役军人。
组建剧团,光有票友还不行,得有票房。王敬首先想到了自己所在的将军桥社区,他试着与社区沟通,看看社区是否能提供一个场地。
将军桥社区党委书记唐文斌听到这个提议时,第一时间给予了肯定答复。“将京剧票友剧团引入社区,不仅能活跃社区气氛,还能让票友们过足‘戏瘾’。”唐文斌介绍,目前每周二、三、五是“将军京剧社”的固定活动时间。
社区将空余的活动室提供给剧社,每到活动时间剧社成员便会来这里练习曲目,并不定期在社区组织小型演出。除了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将军京剧社”的大部分成员都曾义务参与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为传统戏曲普及和传承作出贡献。
“将军京剧社”的票友中学习京剧艺术时间最久者达50余年,最少者3年。剧社目前有完整的乐队编制,演出行当包含老生(马、余、杨派)、青衣(梅、程、荀派)、花脸(女净,裘派)、老旦等。每个人各有所长,因为对京剧的共同爱好而聚在一起。而无论他们表演的是哪一张脸谱,其背后无非都是一张热爱生活的面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