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戏曲院团院长化身主播上演非遗有戏

来源:月琴 时间:2023/11/16
白癜风吃什么食物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611/6320968.html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火种传承与延续的基因;中国传统戏曲,是蕴含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国粹腔调。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三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有戏”戏曲直播在陌陌直播间上演。北京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三家院团院长、艺术家化身“网络主播”,和网友揭秘戏曲的一笑一颦、唱念做打、台前幕后。戏曲院团院长、名家化身“主播”探秘台前幕后京胡、月琴、板鼓时隐时现的演奏声,吊嗓子或高亢或婉转的唱腔声……6月11日上午的北京京剧院,北京京剧院著名花脸演员富博洋,带领手机前的近万网友探访北京京剧院。陈列室里,照片、戏服、道具等文物,展现着历代名家的风采和百年京剧的发展历程;小剧场里,乐手、演员用心彩排,诠释着艺术家“戏比天大”的敬业精神;练功房里,汗水浸透的戏服和磨得发亮亮的压腿杆,诉说着艺术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艺术追求。用富博洋的话说,这是疫情之后北京京剧院第一次“对外演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没办法在剧场里为观众演出,但大家一直在刻苦练功”。同时,这也是很多手机前的年轻网友、戏迷票友,第一次“走进”剧院的后台,通过直播了解京剧和演员背后的故事。网友说,“看戏不是第一次,但通过直播看看艺术家排练,听艺术家讲后台的故事,还真是第一次。”在直播中,好奇的网友不时提出各种问题,“髯口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练功房需不需要提前预约?”“一出戏要排练多少次?“”花脸演员的眼睛又灵又亮,是怎么练出来的?“富博洋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网友科普京剧知识。“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网友了解京剧、喜欢京剧”。6月11日下午,在中国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徐孟珂老师,带领手机前的网友走进中国评剧院。他和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女士亲自客串“主播”,带网友们探秘艺术家和青年学员授课排练的现场,演员化妆的现场,展现评剧非遗艺术的传承,“戏曲+直播缩短了观众和演员之间的距离,非常接地气,大家有情感上的融合,是推广传统戏剧的新形式”。侯院长介绍,“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先生,曾用当时最流行的方式带火了评剧,现在我们也希望能用互联网直播这种当下最流行的方式,推广普及评剧艺术。”无论在线下还是在直播间,评剧艺术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直播中,侯红院长来到排练厅,请演员为网友表演《花为媒》《秦香莲》片段。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网友在直播间通过弹幕感慨,“小时候经常听爷爷奶奶唱评剧,他们喜欢新凤霞,小白玉霜,赵丽蓉是很多家乡人的偶像,没想到能在中国评剧院看到后台演员排练的场景。”当天,北方昆曲剧院还发布了精心拍摄制作的“网戏电影”《望江亭中秋切鲙》。结合戏中的片段,院长杨凤一、主演邵天帅等艺术家讲述了这步剧里的各类行当、化妆造型技巧、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现方式等,带网友们细细品味了整部作品。在院长杨凤一看来,在疫情期间,网络直播给大家提供了近距离走进剧院,走近昆曲的机会。“不管是直播还是网戏,都是北方昆曲剧院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举措。”在场的北京文旅局二级巡视员马文表示,剧院的网络直播应该常态化、市场化,线上聚人气,线下看大戏,“网友朋友们都知道,现在直播带货非常火,我们也希望能够‘网络带戏’,让我们的演员成为‘网红’,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非遗文化。”直播助力“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今年来,“非遗热”、“戏曲热”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网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