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图片 >> 正文 >> 正文

成长十七bull文化传承传统文

来源:月琴 时间:2022/5/13
社群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1008/144576.html

卷首语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的丰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为此,我校推出了《传统文化讲堂》栏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党周年献礼!

本期导读

豫剧发源于中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与京剧、黄梅戏、评剧、越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年,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讲述人:杨兴

点击收听

起源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已流行梆子戏。辛亥革命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等。豫剧进入茶社演出之后,与早已进入茶社的二簧(京剧)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局面。

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先生

唱腔

豫剧形成以后,由于语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又称“东路调”;以洛阳为中心流传的唱法称为“豫西调”,又称“西府调”、“靠山簧”;豫东南沙河流域流传的唱法称“本地梆”;最终发展形成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的唱腔。

行当

豫剧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的结构组成。

服饰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用芦席、箔子一挡,台上一桌二椅,即可开演。打小锣、敲梆子的人员兼"检场"。进入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剧旦角服饰讲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又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乐器

豫剧乐队的文场主奏乐器,早期为大弦(八角月琴,演奏员兼吹唢呐)、二弦(竹或木质琴筒蒙桐木面的高音小板胡)和三弦(拨弹乐器)。20世纪30年代,樊粹庭与陈素真把板胡引进豫剧舞台,并进行了细微的改良,此后板胡就成为了豫剧的主弦乐器。

豫剧主弦——板胡

早期的豫剧演员在一起合作演戏过程中,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被赋予一个雅号,如祥符五朵云、杞县三亭等。从民国十六年起,中国戏曲界吹起流派风,以表演者姓名当作流派的标记,象徵着个人表演风格成为传统戏曲界的楷模。剧评家、表演家、剧作家、戏迷们都开始以派别来品论表演者的艺术风范,“流派”便成为一种习惯用语,影响所及,豫剧也出现了流派的说法,经常被谈论的有陈(素真)派、常(香玉)派、崔(兰田)派、马(金凤)派、阎(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须生、红脸)唐(玉成)派、唐(喜成)派、刘(忠河)派;小生行当黄(儒秀)派、刘(法印)派、王(素君)派;武生行当流派王(二顺)派;净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高(兴旺)派等。流派的表演特色是豫剧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岳家将等题材,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爱情、婚姻、道德伦理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

豫剧艺术作为一种古老艺术的形式,在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仍能散发其独特的魅力,在新一代青少年对豫剧的喜爱之下定能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

让我们欣赏几个豫剧小段,近距离感受一下豫剧的魅力吧。

1.《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2.《七品芝麻官》选段《锣鼓喧天把道喊》

3.《穆桂英挂帅》选段《辕门外三声炮》

4.《朝阳沟》选段《咱们说说知心话》

策划:王哲李杨

编撰:杨兴

审核:王哲

审阅:李辉任继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