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险礁暗涌,一股洪流从远处奔腾而来,溅起三千飞浪。
置身历史长河,千年弹指一挥间。饱蘸着时光的印记,浪潮在宽广的湘江水域游吟,沉浮终至今朝。
粗犷豪爽的农谚、绵延高耸的城墙、文人骚客的笔墨……千年间,那些月光拂过的浪滴,积聚起熠熠波光,“楚汉名城”的文化记忆在这里留存。
湘江岸上,望眼欲穿的长沙人,撷浪而归,如获至宝。
坐落于开福区的全省文化地标——湖南省博物馆。(图片由开福区委宣传部提供)
青砖老宅,仿古挑檐,雕花门窗……“有机棚改”后的都正街底色依旧,气韵亦新,成为长沙文化旅游新地标之一,每年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图片由芙蓉区委宣传部提供)
在行走间品读
历经沧海,行至今日。巨浪化为潜流,酝酿在城市深处。文化芬芳,犹如酒香弥漫开来。
品城如品酒,豪饮则失风味。幸运的是,有一群可爱的长沙人“嗜城如命”,希冀引导人们前来细细品读。
太平街两千多年的更迭和重生,隐褪了它的历史本色。
“从仿古变成商业小吃街,太平街变样了。以前的太平街主要是洋行和货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干货食品调料批发一条街。”已过花甲之年的郑寿山,见证了长沙城的变化。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将太平街视为吃喝玩乐的“圣地”,忘记了它的过去。郑寿山决定挖掘记忆深处的老街巷,将其书写下来。
如郑寿山一般,有一大批人并不希望太平街的文化内涵被繁华掩盖。
年,一套城市记忆导视系统在太平街亮相。步入太平老街,一块块灰色、厚重的“记忆地图”就竖立在街巷旁,通透的网孔设计,给人朦胧的记忆感,与老街风格相得益彰。每一块“记忆地图”的位置就是准确的历史旧址所在地,“记忆地图”翔实的文字,向人们清晰地传递了详细的历史内容。
光鲜亮堂的奶茶店曾是老长沙救火队旧址,斑驳陈旧的白墙曾是民国初年的油漆行。一边行走,一边阅读,老长沙的文化味,糅杂着现代烟火,触动人们的“味蕾”。
在长沙城里品读文化,你大可饱腹而归。
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街、潮宗街,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靖港镇、铜官镇,这些市民平时爱去的休闲娱乐地,均与历史息息相关。在天心阁、清水塘等7处文物市场淘文物,历史碎片里可窥见无尽的时光。
若想更深刻系统地了解长沙的历史,看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等7座国有博物馆的30万件(套)馆藏,展开一幅古长沙人的生活画卷。
你还可步入炭河里城址、汉长沙国王陵区、长沙铜官窑遗址等文化遗产,感叹古人祖先的造物智慧;叩开岳麓书院、天心阁、开福寺、贾谊故居的大门,与先哲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瞻仰第一师范课堂、新民学会旧址、清水塘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刘少奇纪念馆,感受革命领袖为救国图强而九死无悔的赤子情怀。
在蜿蜒足迹中,人们感知城市的文化魅力,获取精神寄托和知识养分。
在见证中保护
漫漫时空长廊里,太多历史被风沙侵蚀。被留下的少部分更显得珍贵无比。
长沙的文化,悠长而丰沛。沉浸其间,历史的沉淀、岁月的脉动、先人的情怀,无不令人肃然起敬。长沙人满怀敬畏,担起保护与传承的重责。
在宁乡巷子口镇官山,湖湘文化创始人之一的张栻与其父亲在此长眠。两年前,笔者有幸前来拜谒。一路山路崎岖,鲜有人迹,唯见两座墓碑沉默无言。
时隔两年再看,官山大不同前!
原本,南轩书院原址在“文革”期间惨遭破坏,仅仅只保存了基础及石雕、麻石路不足80平方米。年,宁乡以张浚张栻墓为依托,以传统书院为建筑结构,重修南轩书院。一时间,竟门庭若市。
事实上,宁乡早有令南轩文化重扬于世的打算。
为纪念张栻,巷子口镇原官山中学更名为南轩中学,更名后的南轩中学将继承和挖掘南轩思想文化,并将其作为校园文化精髓加以发扬光大。在张栻诞辰周年,宁乡巷子口还曾立起张栻雕塑。
直至今日,更能展现南轩思想产生、发展、成熟的南轩文化园迎来当代黎首文人,这一文化线索在这里彻底引燃。
长沙人的智慧,远不止于此!如今,越来越多的文化遗址,在保持原貌的同时,被赋予更多现代内涵。
都正街,一条见证过历史的老街。一场大火后,曾使它一度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年,在经过都正街棚户区改造后,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重走都正街,那些麻石板铺就的仿古小径,和巷子两侧分立着的明清时代风格的仿古建筑,仿佛让岁月停驻。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百年老厂房“长沙第三机械厂”,这里搭起了传统戏台子,并对外鸣锣迎客。
平方米的面积、11米的屋高。步入其间,只见灰墙青瓦、灯笼高悬,随处可见的木雕小品相映成趣。
与陈设格格不入的,是屋内余平方米的大舞台。舞台中央LED屏光芒四射,40张厚重木凳供市民歇息观演,带给居民颇具现代感的视听享受。
“都正街剧场”建成于年11月。它从老厂房变身而来,在不改变原本外观的前提下重塑老屋,使其既具传统风情,又有现代元素。
这些流传于世的文化瑰宝,正如沧海遗珠,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追寻。一路见证,一路保护,这些先人心血凝结成我们血脉里的基因、精神上的寄托、前行中的力量。
在珍惜中传承
人类历史,风云激荡。在世事变迁中,无数文化瑰宝或付之一炬,或踪迹难觅,终究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
然而,当文化以人为载体,任山河变幻、潮涨潮落,只要留存火种,便不会湮灭。
戴着一个墨镜,怀抱一把月琴,唱腔圆润而厚重,圣贤经典、市井俗事、名篇小说和革命故事,即兴评唱,娓娓道来。
从艺70年,彭延坤将湘剧、花鼓调、黄梅戏、京剧的一些唱腔融入说唱中,自成一派,曾被誉为长沙弹词的“活化石”。
然而,在年11月,彭延坤怀抱月琴离去。本就作为国家级的濒危项目长沙弹词发展之路,似乎更加漫长无望。
令人欣慰的是,老人生前指定了王志敏和张明星两位长沙弹词传承人。
“不能放弃,要让长沙弹词永远传承下。”带着老人的嘱托,两人在传习之路上前行。如今,抱着月琴的身影又时常出现在长沙各大小剧院。
口耳相传,或逮后世非遗传承人在尽己所能,政府也出台了相应政策以资鼓励。近年来,长沙市先后评选推荐国家级项目传承人9人、省级10人、市级32人,每年对他们发放补助经费。通过保护传承人、鼓励传承人“传帮带”,一批青年人才快速成长。
在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曹汝龙、曾金贵先生的率领下,长沙湘剧后起之秀众多;刘爱云等湘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培育了数百名高校湘绣专业毕业生;在铜官,活跃着一批“80、90后”年轻的陶艺人,将泥巴玩出了新花样;“长沙快板王”熊梦鹤和传承弟子王持斌、汪建科开起了“快板传习所”,江背镇45名快板爱好者成为了他们的第一批学员……
与此同时,非遗进校园在长沙全面开花。长沙市实验小学梅溪湖学校挂牌成立全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示范学校”,非遗社团的“小传人”们的棕编、剪纸像模像样;雨花区确立了明德洞井中学、东方红小学等为首批传承示范基地,教授洞井龙舞、长沙谜语、剪纸和诗歌吟诵4个非遗传承项目;宁乡市在部分学校开设了黄材山歌、刘章喜剪纸等非遗课程。
这些民间的文艺、技艺和习俗,凝聚着长沙人的文化和精气神,是长沙人的美丽乡愁。如今,他们在代代相传中流转出新的魅力。
(来源:湖南日报
记者:李曼斯
编辑:甘瑞
校对:黄晓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