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梨园,最中国
◆梗阳文化
◆揭开中国戏曲之美
太原碗碗腔大联奏
编曲:张子珍、杜林华司鼓:逯志忠操琴:张禄呼胡:李贵成二弦:刘柱生笛子:杜林华该段包含四开头、大起板、送行、拜月迎亲人等碗碗腔唱腔诸多元素即将消逝的辉煌
——太原碗碗腔
碗碗腔,又名时腔,是起源于陕西的一种灯影说唱声腔,因以特制小铜碗击节伴奏,故名碗碗腔。同时,为与老腔进行区分,所以又称为时腔。碗碗腔在山西分为两大支流,一支是以现存的曲沃碗碗腔为代表的晋南碗碗腔,现在可考的流布区域大致为侯马、新绛、襄汾、曲沃一带;另一支是以现存的孝义碗碗腔为代表的晋中碗碗腔,现在可考的流布区域有汾阳、孝义、太原等地。碗碗腔具体入晋时间以不可考,但是晋中碗碗腔的发源时间却是非常明确地:清光绪四年(),因丁戊奇荒的影响,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刘、马二氏用小毛驴驼着两箱皮影,带领着一支约五六人的皮影班社北上逃荒到汾阳司马镇(今属孝义市),后辗转到孝义万户堡村(今属介休市)落户。由此,碗碗腔开始在晋中一代传唱。然而,晋中碗碗腔发展的最高峰,并没有在陕西皮影班社最先落户的汾孝介一代出现,而是出现在了山西的省会城市——太原。汾孝介的碗碗腔在解放前是否到过太原城也已不可考,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碗碗腔在太原的活动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而就是这些活动,促成了太原市又一本土剧种的形成——太原碗碗腔。太原碗碗腔早期皮影戏《九连珠》剧照
年因受到太原市文化局邀请,孝义皮影木偶联合宣传组一队队长赵加宾和二队队长那鹏飞先后率队北上太原城,年轻的逯志忠和郝春鉴就在这支队伍中,拉开了碗碗腔在太原城的走向辉煌的序幕。初上太原城的碗碗腔落户在了城中酱园巷的“人民曲艺场”中。白天表演木偶戏,唱晋剧,晚上表演皮影戏,唱碗碗腔。经过半年的演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演出效果,上座率并不好。为了改善皮影班子的生存现状,年在市文化局的帮助下,排演了诸多木偶和皮影的新戏,如木偶戏寓言故事《中山狼》、童话故事《金苹果》;皮影戏寓言故事《兔兄兔弟》、神话故事《张雨煮海》等。也正是在年,由于各种原因,二队在那鹏飞的带领下返回了孝义,太原市仅留下一队还在坚持演出。由于在演出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年班社被太原市接管,成立了太原市木偶皮影剧团。年,陕西的碗碗腔剧团在京汇报演出之后,回陕巡演途中路过太原演出给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碗碗腔原来也可以真人登台演出!由此,太原市木偶皮影剧团决定改为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并且放弃木偶和皮影的演出,由真人上台表演。既然是真人上台,那么从孝义一起来的十三个人是肯定不够了,团队急需人员扩充。年,太郊文工团因大跃进裁撤,团里人员的流向就成了大问题——毕竟太郊文工团人才济济,怎能流失?如太原莲花落创始人曹强先生就在该团当相声演员。除此之外,还有多名从中央、总政下放下来的文艺骨干,如张子珍、刘汉伦、冯灿文(?)等。剧团就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会,两方主动融合,有力的扩充了碗碗腔剧团的人员问题。而在这些人中,就有因碗碗腔而名声鹊起的赵篆英和张少华、王宝珠等人。同时从中央和总政下放来的文艺骨干也同时入团,多方势力协同合作,开始了对碗碗腔的全方位改造。年,太原市领导提出因同陕西碗碗腔剧团名字相似,为不致混淆,剧团决定改易其名。由于常在月夜下看灯影(皮影之另一名称),且碗碗腔主要伴奏乐器为月琴,所以就把剧团改为“月影剧团”。团址就在解放路号。为了更好地改造碗碗腔,在年时团里成立了改进小组,组长就是赵加宾,成员包括张子珍、杜林华、赵篆英等人。也就是在这一年,第一本系统阐述晋中碗碗腔音乐的书籍被整理了出来。同年,为了提升剧团水平,市里组织了学习小队去陕西取经学艺,还分配了晋剧团和艺校毕业的学生加入到碗碗腔剧团——其中包括最后没有留在剧团的梁锁平——以让它更有戏曲的味道。市里给与的帮助是巨大的,落在团里全部都变成了压力——必须拿出一个更好的,更跟得上时代的碗碗腔,否则团队是否存在都要画上问号了。在重重压力下,年下半年,剧团迎来了一次决定命运的汇报演出。由张少华和赵篆英主演改造过的碗碗腔剧目《桃花计·花园》一折。这次改造和汇演奠定了一个剧种的形成——在晋中碗碗腔的基础上,吸收了陕西碗碗腔和其他几个剧种的诸多优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曲调动听的太原碗碗腔。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而不是生拉硬拽的结果。早在团队中就有一位原先常年在陕西演出的山西籍老艺人冯庆荣。团里在陕西学习关中碗碗腔和渭南碗碗腔时并不吃力,因为陕西碗碗腔的特征早和冯庆荣学习过了。因此,很轻松的就学回来了《金碗釵》、《兵火缘》等剧目,甚至还和阿宫腔学习了《王魁负义》(该戏剧本才用田汉改编《情探》)。太原碗碗腔剧团曾使用的“月琴”由杜林华老师提供年,团里决定排一出新戏《尹灵芝》,没想到正是这出戏,把碗碗腔推向了巅峰。这一剧目不但在省里大中剧场巡回演出,还到了北京,中央、总政文工团进行交流演出。一时间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名声大噪,外地来团里学习的人蜂拥而至,团里门庭若市。就在这时,中国唱片社的来了,为团里录制了若干张唱片;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来了,谈合作录制传统剧目《桃花计》电影相关事项;省电台更是在排演过新戏后就前来录音。就在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时候,文革来了。文革期间,剧团被迫解散,改名东方红剧团。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杜林华依旧坚持出了两本碗碗腔音乐的小册子——《碗碗腔音乐曲牌》和《碗碗腔现代戏唱腔选段》。对至前几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年12月《太原月影配音乐》由王培宾提供文革结束后,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在多方奔走下重新建立了起来,同时为了更好的让碗碗腔传承下去,在年前后,又招收了一批学员,其中就有梅花奖得主武凌云老师、刘丽娜等。就这样,剧团红红火火的走过了六年,最终没能敌过市场经济的竞争,于年彻底解散。解散后的剧团成员纷纷被安排到了不同的单位,从孝义来的逯志忠先被分配到自来水厂,后调入了太原市艺校;赵篆英先分配到了是晋剧院,后调入了太原市艺校;杜林华则被分配到了迎泽区剧场,成为了剧场经理。这个把碗碗腔推向了高峰,全团人数最多达到人,分成两个队演出的的剧团缓缓地落下了帷幕。太原碗碗腔也由此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年,太原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曾计划重新振兴这一剧种,但是经过半年的活动后无疾而终。太原碗碗腔最后一个剧目是年前后由乔俊宝老师编创的小戏《酸枣情缘》。该剧目在群星奖中获得了优秀奖,并且进行了全国巡演。此后,太原碗碗腔绝迹于舞台……如今,太原碗碗腔将何去何从?根据杜林华、梁锁平、逯志忠回忆独臂铁掌震太原整理年2月19日于并后记:
太原碗碗腔体量巨大,内容丰富,这篇文章也是挂一漏万,纰漏诸多。尤其是文革结束后重新建团相关内容不甚详实。本计划采访更多老师以便充实这段历史,奈何疫情严峻,无法成行。若有疏漏,还望诸公海涵。参考文献:
[1]张子珍.碗碗腔音乐[M].太原市碗碗腔剧团编印:太原市,:1.
[2]佚名.太原皮影戏能重新登台吗?[J].山西新闻网,,6(13):1-1
太原碗碗腔戏谚
《桃花计》《红灯计》不拜天地不是戏注:《桃花计》《红灯计》是碗碗腔传统皮影戏演唱:陈爱莲(太原市碗碗腔剧团青衣)司鼓:逯志忠操琴:张禄年前后录音桃花计唱词
王桂英在绣房自思自想
思想起终身事心神不安
那一日随桃花花园游玩
遇一人寻自尽在我家花园
我主仆将他救细问一遍
才知晓杨公子被害含冤
我有心把此事对父言讲
我的父家法严不敢明言
又多亏小桃花将计来献
领公子到她家暂把身安
盼只盼皇王爷早开科选
到那时命公子入场求官
但愿得高中在龙虎榜上
杀张宽报仇冤夫妻们团圆
闷悠悠坐绣房暗中盘算
耳听得小桃花来把信传
太原市碗碗腔剧团年全体合影
新编历史剧《汉刘邦》剧照
郝春鉴饰刘邦
依次为:王宝珠、逯志忠、路万林(三张照片截取于年剧团聚会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