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魏氏乐谱》与黄檗文化的渊源
明末被魏之琰(福清东瀚人)带去日本的《魏氏乐谱》,又称“明乐”,是中外音乐交流史上的瑰宝,被日本誉为民间音乐的鼻祖。这件事与长崎崇福寺有关,与隐元禅师有关,与魏之琰有关,所以与黄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魏氏乐谱
该书注明的伴奏乐器、管乐器为笙、笛、横箫、篥;弦乐器为小瑟、琵琶、月琴;击乐器有大鼓、小鼓、檀板、云锣等,均是魏氏东渡时带去的中国乐器
笙笛
琵琶月琴
《魏氏乐谱》各曲多注有燕乐宫调名称:道宫、小石调、正平调、越调、双角调、黄钟羽、双调、仙吕调,共8种。日本学生称之为"明乐八调"。用这些名称来对照乐曲的实际情况,大多符合南宋蔡元定的燕乐二十八调理论。
乐谱每竖行分八格,左面事先印好标有日文假名注音的中文歌词,学习者自行在右面相对应的方格内,按节奏疏密填入工尺谱字或器乐的谱字
历史上,魏之琰与同为东渡日本的中国名僧、福清黄檗山万福寺的隐元禅师交往甚密
近年来,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通过对魏之琰祖籍地福建福清和日本长崎等地进行多次考察,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据日本长崎一带古迹石碑记载,自年到年之间,魏之琰长期捐建崇福寺、禅林寺、凌云阁、松森神社、长崎石桥等建筑物的物资,不计其数,对日本江户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很大,深受日本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同时,在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的推动下,国内一批语言学、古代文学、音乐学、地方志学等专家学者纷纷参与发掘和研究。
魏之琰带去日本并保存完好的《魏氏乐谱》,就是当时明代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在日本广为传习,成为活态文化。中国音乐界顶级专家教授认为:《魏氏乐谱》是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魏氏乐谱》的回归,填补了活态中国传统音乐的空白,通过对《魏氏乐谱》的乐器复原、服装复原、仪式复原,有利于研究传承国家地理、历史、民俗、人文环境、民族心理在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影响,对国家号召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和大数据音乐产业布局,都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