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弹指之间,弦彩流光中央音乐学院第四届

来源:月琴 时间:2022/6/14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10-31/181029.html

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弹拨音乐节将于11月18至22日举行。音乐节创办于年,是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民族音乐节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两届弹拨音乐节先后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弹拨教研一室(琵琶、三弦、阮、柳琴)和二室(筝、扬琴、古琴、箜篌)的演奏、教学、创作和理论成果,本届则是在前两届的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集两个教研室之群力,以7场学术讲座、1场专家对话、5场综合音乐会、3场专场音乐会、1场民间音乐展演的规模,广角式展现中央音乐学院八大弹拨专业的学术和艺术全景。

18日晚,章红艳(琵琶)、张强(琵琶)、周望(筝)、李萌(筝)、徐阳(阮)、赵家珍(古琴)、李晖(琵琶)等7位弹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将携手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为音乐节隆重启幕。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教学集体的中流砥柱和中国弹拨乐事业的领军者,这7位教授既是名师,亦是名家,与朝气后学在共同的母校同台,以作品展现教与学的舞台凝练,以合作实现传授与领悟的教学相长,意义深远。

“学院派”是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专业关于教学体系、学术规范和艺术高度的自我定位,被视为全国各大专业音乐院校学科发展的参照系。19日晚的“全国高等音乐院校弹拨乐展演音乐会”和20、21日晚的“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教研室教师音乐会(一)、(二)”以及“阮乐华章——阮族专场音乐会”即可谓是一次中国“学院派”弹拨乐演奏、教学的“大阅兵”,集独奏、重奏、组合等多种体裁形式蓬勃展现弹拨乐大家族、小家庭的共生共荣。青年教师精英阵容正以其创造的热忱、踊跃的势态和未来大师风范的初露成为时代瞩目的接旗手。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专业发展的四十年,当年的莘莘学子如今已堪为学界巨擘。作为动荡之后教育复兴的亲历者,他们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也是中国社会四十载砥砺前行的缩影。民乐系77级学生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教、演、研、创的四十年,亦记载着中国民族音乐走入高等学府后,不断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足迹。作为“学院派”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仅获得了传统流派、艺术大家的亲传指点,同时成为了中国弹拨乐现代学派的践行者,时代赋予这一代人继承和发展的双重使命,中国民族音乐当今的风貌很大程度上亦是出于其艰苦努力和历史贡献。22日的这场题为《——“弹”指一挥间》的专家对谈中,谈龙建、黄河、郝贻凡、李萌等几位77级弹拨专业的同班学友将与同为77级音乐学专业同学的王次炤同学难得地齐聚一堂,共叙同窗情谊,回顾历史记忆,展望中国民族音乐的理想前景。

今年恰逢河南筝派奠基人曹东扶先生诞辰周年;现代古筝学院教育的奠基人曹正教授亦将迎来百年华诞。20、21日下午,两位先生的弟子和受其艺术恩泽的筝人假弹拨乐节之盛会,以纪念音乐会的形式寄托后学对泰斗的仰望和追忆。

面对大师,我们追随、继承的脚步往往赶不上生命逝去的速度。本届弹拨音乐节将着意聚焦耄耋巨匠,既有作曲家视角下的弹拨乐音色之美(顾冠仁:《弹拨乐器组合的艺术特色和作品赏析》),亦有史学家视域中的琵琶、箜篌演变(庄永平:《琵琶的前世今生——琵琶的演变史论》、乐平秋:《中西合璧,古今交融——中国现代箜篌发展之路》),而默守洞窟数十载、以毕生心血致力于敦煌乐器研究考证的权威学者郑汝中先生将从乐器学和考古学切入,以口述乐器考再现古代中国弹拨乐器的盛景(《敦煌壁画中的弹拨乐器》);两位琴学大家从《文化自信与古琴传承》(吴钊)的宏观阐释和《琴乐“别”议》(龚一)的独辟蹊径两种角度出发,反思古琴的现状和价值;来自陕西省渭南的华阴老腔艺术团展演和来自东北的月琴名家冯少先(《民族器乐的二度创作和舞台表演艺术——从月琴谈起》)更是带来了学院派以外的热烈和精彩。生命沉淀之华美不以学院内外为界,雍容人文之相却必然以岁月作为底色。

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已成立15个年头,今年初夏以一台名为《西域-流光》的专场音乐会造访悉尼歌剧院更是将乐团的舞台呈现推向新高。载誉归来的中央音乐学院弹拨乐团以此台音乐会为本届弹拨音乐节收官,是音乐节在“一带一路”文化方略中用艺术作品对新时代中国民族音乐发展进行具体诠释的典范,同时亦立足于国际区域文化的宏大视野,昭示着以弹拨乐为代表的中国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广阔道路。

在口述和追忆中溯中国弹拨乐之嬗变,在指尖与弦上展中国弹拨乐之兴盛。预祝中央音乐学院第三届弹拨音乐节圆满成功!

供稿:民乐系

责任编辑:静静

设计:胡雅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