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展览雪梅赋感念月琴制作师韩常树暨古今月琴

来源:月琴 时间:2022/5/6

策展人语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东方乐器博物馆馆长史寅

长久以来,我国音乐界对民族乐器制作的重视程度,与西洋乐器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民族乐器主要依靠民间、个体制作以及演奏者的探索,为主要传承方式,缺少系统的、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模式,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从乐器学发展的角度而言,专业乐器制造,特别是乐器标准的制定时间并不长。乐器改革虽然持续几十年,但制作师与演奏家之间的探讨与互动依然不够紧密,这是影响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乐器制作师的入行门槛低,音乐、美学、工艺素养不高,又没有演奏能力的前提注入,导致民族乐器制作与西洋乐器制作在严谨、精致、专业等方面的水准相去甚远。再者,社会层面多以以“手工业者”为乐器制作者的“职业属性”,而非承载器乐演奏的音乐文化工作者,其社会地位与器乐演奏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远未到重视。

当然,中国乐器文明源远流长,传统乐器行业在各个历史时期也不乏制艺经验丰富、工艺品质和声学品质制艺水准蜚声业界的制作名家。20世纪下半叶就涌现了一个典型范例,他是曾被同行讥为“外行”的月琴制作师——韩常树。他独特的制艺经历、工匠精神、忠直秉性及人文情怀,造就了月琴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为京剧界、民乐界的月琴艺术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令制艺、演艺“内行”们感佩和深思。

本着乐器研究为满足和推进音乐发展、艺术表演等需求的宗旨,也为向社会褒扬乐器制作师执着敬业的工匠精神,我们与韩常树乐器制作技艺传承人共同筹办了此次纪念展。本展铺陈从清代中期至今的二十余把月琴实物遗存,浓缩了二百多年来的月琴发展行迹,更有韩常树各时期精研细作的月琴作品。展览为期一个月,也将于线上同步进行,包括开幕式、追忆韩常树座谈会、名琴-名家品鉴会等活动。

为一个乐器制作师举办如此规格的纪念活动,在国内尚无先例,希望本展及相关系列活动能引起各方共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