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逝者云南红河彝族月琴大师阿家文纪念二则

来源:月琴 时间:2022/5/6

阿家文(-),云南彝族月琴大师

听到阿家文过世的消息时,心里一震。我没有见过他,但去过他的家乡,红河彝族的音乐丰富多彩,是宝地。而阿家文和很多民间艺人一样,其实是过去十来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热中被“重新发现”的重要音乐家。我想说的是,我们刚刚发现他们的重要性,他们便离开了。除了文子老师的悼念文字和视频,这里还附录了台湾著名民谣歌手林生祥年写的一篇短文。文子送了我阿家文的一把月琴,然后我转送给了那时正琢磨改造台湾月琴的生祥,再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应该也是一种传承?(宁二)

文图/文子

前天从群里得到消息,阿家文于头天(12月16日)去世了!这个噩耗既突然也不突然,就在半月前的昆明源生音乐节上,还见到他的两个儿子,问起他的病情,说是还是那样,别说弹琴了,连下床也是困难。再打电话给后宝云,了解了丧事的安排,说是明天20号开追悼会,21号就是葬礼。我去不成,只有拜托后宝云转达悼念了。回家翻检出几年前访问阿家文的记录,音容笑貌栩栩而出,朋友们建议我写点什么,昨天看到了源生坊对他的介绍和访问记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读),很详尽了,我想,我就把当年的访问视频剪辑出来,算是对源生坊平面文字的动态补充,放在一起看,也许对他有更为立体的了解;对于在已出版的音乐视频里很少露面的他,对于没有直接接触过他而感到惋惜的朋友,也算是一种可以依托的慰藉与追思吧。

月8月,云南哨冲曲左,采访录制,文子。

知道阿家文,是在年元旦,我和宁二有一次石屏之行。我们访问了龙朋和哨冲,当时就是想看看海菜腔、烟盒舞和花腰歌舞。除了访问了后宝云、施万恒、张士林,还在龙朋镇上张金生那里买了他们出的滇南歌舞碟片。在这套碟片里,就是阿家文的四弦独奏专辑。

因为我当时持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信条,知道了,也就放一边了。提醒我,并十分隆重地向我推荐的是宁二——岂止隆重要说是惊为天人也不为过,记得他说的大意是:阿家文的弹奏把歌舞的节奏甚至人声都细腻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我这才重新捡起来,一遍遍地听下来,终于听出来一些味道,直到真正的叹服。也因为此,我在两年后,年到阿家文家里采访时(就是视频采访那次),买了一把阿家文制作的四弦,再转赠给了宁二。后来宁二又把这把四弦送给了台湾也是以月琴伴奏的林生祥。

阿家文是云南红河以北彝族尼苏人的四弦头把圣手,这是世所公认的。他之所以达到这样的成就,除了已多有介绍的各方面的原因,我想着重说说他生长的地域——哨冲镇邑堵村曲左寨。石屏的尼苏人分两个分支,以服饰冠名,一为三道红,一为花腰。花腰主要分布在龙武、哨冲两镇,哨冲以南的龙朋等地都是三道红的聚居区了。阿家文的曲左属哨冲,但却是一个三道红的寨子,正好处在三道红与花腰交接之地。阿家文正是得地利之便,兼得这两种有所差异、各有长处的文化的滋养,融会贯通,成长为一代大家,得到了所有尼苏人的推崇。

又走了一位大家。但愿阿家文因病有几年没有摸过的四弦,在天上能重新响起;也祝愿尼苏人能再出这样优秀的四弦圣手!

阿家文制作的月琴

飛洋過海的禮物

文/台湾客家民谣歌手林生祥

是我第二次在中國巡廻,在廣州的一家餐廳與愛音樂的好友寧二、亮子踫面,談起近況我告訴他們正在改造月琴,亮子說寧二有一把雲南彝族的四弦月琴,是大師阿家文親手打造,這兩口起哄說要送給我,在一陣善意爭執之後,我不好意思又開心地收下了大師製作的樂器。回到旅館我随即與Ken亂彈,這把四弦月琴音色很美且特別,有極清亮的高頻,Ken說他喜歡這個樂器,因為跟吉他搭起來很容易取得好聲音的分佈。巡廻結束後,我帶著四弦月琴飛洋過海回台灣。當我的1、2版二代月琴改造出問題後,我想起阿家文的月琴,我開始考慮把三弦月琴的調弦想法改為往高頻延伸,於是我把原先調弦ADA改為DAD,結果驚人,月琴的音量變大,音色的野味也跑出來了,還有沖繩三線的影子也不見了,因為調弦的音層關係相反,而且彈傳統的音階很容易,更重要的是直覺對了!我很驚訝一個想法的改變可以扭轉樂器的樣態,真是太神奇了。五月我使用了台中廠的二代月琴完成了錄音,只花了4天半就錄完了,錄音期間日本的專業造琴師Kanji來美濃當救火隊,我趁著休息時間跟Kanji討論改造樂器的種種,有很大的收穫,Kanji告訴我好的樂器要有良好的弦張力,這一點解釋了二次月琴調弦改變後的結果,也因為這一點讓我思考第3代月琴的改造。

送给生祥的阿家文月琴

一个民间、民族和世界音乐的交流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