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围观来看彝族文化的ldquo活化

来源:月琴 时间:2022/6/1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点击进入查看信息

▲点击播放视频

在牟定县西北有一个叫腊湾的彝族村寨,是一个古老、神奇、神秘和令人向往的地方。在这里有一种最原始、最古朴的原生态民族舞种——“玛咕舞”。

牟定腊湾玛咕舞,汉语寓为“老人跳的舞”,被誉为彝族文化的“活化石”。据史料记载,该舞种起源于古代毕摩舞蹈降豹救人的传说,后经腊湾彝民整理编导、创作传承而保留了下来,是现今全国濒临灭绝的舞种,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老人舞又叫“玛咕舞”,在腊湾山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威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玛咕舞”只有在吉庆礼仪和喜事场合上才能看得到。玛咕”从彝族语称谓的角度就是老人的意思。它的全称是“彝族老人跳的舞”。腊湾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每逢喜事或过年过节,大家都要唱歌跳舞,由老人领跳三曲老人舞之后,年轻的彝族姑娘小伙才可跳青年左脚舞,直至通宵达旦。一般由4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人参加,老人不上场,年轻人绝对不敢跳。三胡声不停止,月琴不能奏响。“玛咕舞”以三胡伴奏,通过子弦、中弦和老弦的交替配合,弹奏出凄婉悠远的声音,舞者一个个舞步轻缓,神情优雅。有学者认为,其中的24跺脚代表了二十四节气,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一些动作姿态透露着祭祀的影子。

为了让老人舞继续保留并传承下去,牟定县文化馆会定期组织腊湾村委会下属各自然村中有一定歌舞基础的舞蹈苗子进行培训,使老人舞得以继续传承下去。(作者李治澄周秀凤)

▲点击图片进入《牟定在线商城》小程序页面购买商品

整理编辑:牟定在线编辑部

责编:夏晓峰审核:孟家秀

素材来源:楚雄发布牟定县融媒体中心

1.转载请注明出处;

2.文中内容若有错漏请与牟定在线编辑部联系;

-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六AM08:30-11:30PM14:00-18:00

3.欢迎各单位和个人投稿,投稿方式:直接发牟定在线后台或发送至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