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火把节舞

来源:月琴 时间:2022/6/6
治疗白癜风北京哪家医院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彝族(撒尼)大三弦舞

彝族三弦舞是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和盛行于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阿细人聚居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的彝族对其有不同的称谓,流传于撒尼人地区的三弦舞称为“撒尼大三弦”,流传于阿细人地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

年彝族(撒尼)大三弦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彝族三弦舞是彝族男女自弹自唱自跳的传统性集体舞蹈,跳舞时男子主要使用三弦伴奏,女子跟随节奏伴舞。

彝族三弦舞又分“大三弦舞”“小三弦舞”两种。“大三弦舞”以大三弦为主奏乐器,中笛、小笛或哨子为伴奏乐器舞蹈节奏明快、刚劲有力,气氛热烈,参与者一般为年轻人,因而又被称为“青年乐”“快三步乐”。男女青年的舞步都为三步一踢脚,女青年三步后一般要边跳边旋转度;舞蹈时小伙子们手持大三弦边弹边舞,姑娘们一字形横排踏着音乐节拍、拍着巴掌向小伙子们欢快地跳过来,翩翩起舞。

“小三弦舞”男女老幼都能参加,男子或手持小三弦、月琴、二胡,或嘴吹着小笛子、小唢呐、树叶伴奏,节奏比大三弦舞稍缓,舞步也是三步一踢脚,只是比大三弦舞稳健、舒缓、优雅,因而又被称为“老年乐”“慢三步乐”。

年“阿细跳月”经舞蹈家梁伦改编后在昆明演出引起轰动,年经梁伦再次编导在前苏联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会上演出,获得金质奖章。彝族三弦舞被誉为远古舞蹈的“活化石”,对研究舞蹈的起源与发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增强群体意识、民族团结有积极作用;对营造欢乐、热烈气氛有良好效果;随着石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彝族大三弦舞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文字来源《石林风志》图片供稿石林摄影家协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