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后,大多数考生开始等待出分,这个过程也就半个月的时间,但在不少考生心里,它似乎是个漫长的等待。他们因此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对此,心理专家建议考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走出家门,适当“撒欢”,放松身心。
“高考结束后,我儿子刚开始还准备出境旅游,可‘标答’一出来,他就有些反常,昨天更是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天,根本不理睬我们。”市民付女士说,她儿子对照官方公布的“标答”估分后,精气神都不好,不再有说有笑,而是整天愁眉苦脸,患得患失,无所适从。
无独有偶,市民张先生的儿子告诉家人,为了不让估分影响自己情绪,他努力克制自己,坚决不对答案,一心等待6月23日发布考分,但是每晚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对答案,并且梦见自己根本没考上好大学。于是白天就一直患得患失,弄得整天头晕脑胀,焦虑不安,比高考前还难受。
“我感觉自己分数会过一本线,但如果分数过线不多就没有什么好一本可以选择,好烦!”市民武女士的女儿近期常为自己的估分烦恼,以致吃不香睡不安。武女士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上班都因此心神不宁。而最让武女士接受不了的是,女儿每天都自责,怪自己考试时不该做错那两道题。她常自言自语:“考完试,我发现理综那两道题并不难,我可以做出来,但是考试过程中就是做错了。我要是做出来了,哪用得着现在担心分数呢?”
对此,我市一名资深心理医生表示,每年高考后到公布分数之前,部分学生都会有这样一个焦虑期。这也属于“高考后遗症”,即考生高考后由于受高考压力或其影响所产生的一系列不正常或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在一些高考失意、不理想的考生身上,但也会出现在高考得意的考生身上。这种现象会深深影响考生本人及其身边人员,如不及时开导或进行心理咨询等可能会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在分数出来前,建议家长多陪陪孩子帮其减压,可以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前提下,陪孩子做些他(她)最喜欢做的事,比如,打球、看电影或是外出旅游等,总之,让孩子适当地“撒欢”,放松身心。
浔阳晚报记者陈月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