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弦戏主要流行于西宁以及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各城镇,同时,还流行于湟中、大通、湟源等青海东部的湟水流域地区。大约一百年前,它是在由京津伎女传入青海的民歌俗曲演变而成的坐唱曲艺平弦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是青海省传统戏曲剧种之一。青海平弦戏的音乐结构为曲牌联套体,既拥有曲艺的联曲体特点,又吸收了其他板腔体剧种的长处,从而形成了综合体音乐体式。其话音唱腔包括花音赋子、花音背弓以及新平调、快板、倒板、散板等二十余种唱腔。此外,它还在其他剧种的曲牌以及青海民间唢呐中吸收了《大开门》《大摆队》《得胜令》《将军令》《雁落沙滩》《古榴花》《泣颜回》《尾声》等三十余种唢呐曲牌,以及《纱帽翅》《大红袍》《小开门》《菠菜根》等十余种弦乐曲牌。可分为背宫调、杂腔、小点、下背宫、赋予腔五种,具有严密的单曲体反复和多曲体联套的完整结构。青海平弦演唱形式主要由一人手敲瓷碟,以第三人称叙述演唱。值得注意的是,它以前只有男声,直到年以后才逐渐有极少数的女声演唱。其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正弦板胡、月琴、曲笛、杨琴、月儿等,也是在年之后又增添了二胡、大提琴伴奏,不过也有只用三弦伴奏的。在打击乐上,曲艺青海平弦原无打击乐,上台表演后,早期用过秦腔锣鼓,后来改用京剧锣鼓,并参考青海灯影戏等的打击乐,创作一套与平弦音乐在音色和调门上比较协调的全套打击乐器,根据需要并创作了各种打击乐的板头和部分鼓点。青海平弦戏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其中生分为须生、武生、小生;旦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彩旦;净分为大花、二花、武花;丑分为文丑、武丑。青海平弦戏代表剧目有《狸猫换太子》《尕旦和尚》《中秋月》等。(图片来源于网络)责编:杨晓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