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什么是四川清音

来源:月琴 时间:2022/7/7
白癜风诚信坐标企业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2.html

「点击上方“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免费订阅」

图书广告

新书广告

上音考级

音史钩沉

书评书话

经典重温

微课堂

活动预告

活动回顾

节日特辑

四川清音是曲牌类说唱音乐中发展得较成熟的曲种,唱腔继承了宋代唱赚以来的曲牌联缀结构,是曲牌类说唱音乐中的又一种类型。

(1)四川清音的形成

四川清音也是由唱曲子的形式发展而成的曲种,其形成之初被称为“唱小曲”,由于演唱时常用月琴或琵琶伴奏,又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

四川清音使用的曲牌,早期的有明清俗曲,清代中叶以后有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民歌。光绪年间(~)四川清音已进入书馆、茶楼。清末民初,有家道中落的人组织起清音家班子卖艺,使四川清音更加流行。四川清音还拥有一批玩友(即票友),在这些班社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30年代,艺人就在各地组成了较大的行会。年在重庆成立了“清音歌曲改进会”,自贡和成都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清音会”、“清音职业工会”。年后,将这一说唱形式正式定名为四川清音。

四川清音传统曲目有两类:一类是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昭君出塞》、《长亭饯别》、《思凡》、《尼姑下山》、《赠扇》等;另一类是抒情诗式的小品,多描写女子的爱情生活,如《绣荷包》、《忆我郎》、《小放风筝》等。近半个世纪以来,四川清音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新曲目,如歌唱英雄人物的《丁佑君》、《黄继光》、《向秀丽》、《永远活在人心》等。

(2)演唱形式

四川清音以前在茶馆、书场演唱时,以坐唱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后进入曲艺剧场,以舞台演出为主要形式,改为站唱。一般由女演员自打鼓板担任独唱或主唱,书中人物多时就由伴奏者担任配角和帮腔。四川清音的伴奏乐器有琵琶、月琴、三弦、二胡,以前还有碗碗琴。此外,演唱者自执檀板并击特色打击乐器——竹节鼓以掌握节奏。

(3)唱腔

四川清音的曲牌很丰富,《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收有近二百种。这些曲牌在艺人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结构形式。

①单曲体结构:采用艺人称之为“小调”的曲牌。这些曲牌大都来自民歌,结构一般是用一个曲调反复演唱多段唱词,唱词内容常为抒情写景或叙述小段故事,有的小调曲牌也可插在联曲体唱段中使用。在四川清音中能够作为单曲体结构运用的曲牌有近百首,如〔鲜花调〕、〔长城调〕、〔剪剪花〕、〔小桃红〕等。

②联曲体结构:在四川清音唱腔中,有〔月调〕、〔背工调〕、〔寄生调〕三个艺人称之为“大调”的曲调(大调共有八个,除这三个以外,还有〔勾调〕、〔马头调〕、〔荡调〕、〔滩簧调〕、〔反西皮调〕五个大调,但能构成联曲体的只有前面三个)可以构成联曲体结构的唱腔。它们常被分为“曲头”、“曲尾”,中间插上若干牌子。

③板腔体结构:这类唱腔在曲牌类说唱音乐中是较特殊的形式。在四川清音中这些结构的唱腔数量也很少,一般是从戏曲中吸收的原来就具有板腔因素的唱腔发展而来的。

在上述三种唱腔结构中,联曲体唱腔是四川清音中最典型的结构形式。下面以〔背工调〕《昭君出塞》为例,说明四川清音中这一类唱腔的特点。

〔背工调〕的含义是“背去工音”(“工”是工尺谱的音名之一,相当于mi),即“去工改凡”(“凡”也是工尺谱的音名之一,相当于fa),也就是以fa代mi,转入原宫调系统的下五度宫调系统。这一曲牌也因此而得名〔背工调〕。

〔背工调〕的联曲体唱段,以〔背工调〕为主调,与原宫调系统如〔月调〕系统的曲牌相连时构成调性转换。如〔背工调〕联曲体唱段《昭君出塞》的调性布局:

(bB宫)〔背工头〕—〔叠断桥〕—(F宫)〔哭五更〕—〔边关调〕—〔阴垛子〕—(bB宫)〔阴叠断桥〕—〔背工尾〕

(4)欣赏分析曲目:〔背工调〕唱段《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是王昭君长篇故事中的一折。唱段表现了王昭君西出雁门关,见到塞外荒漠景色时,触景伤情痛切思念汉室的凄凉心境。

主要曲牌:

①〔背工头〕

用在联曲体唱段的开头。由4句唱腔组成,基本结构为:第1句“二、二、三”句式,落音为re;第2句“二、二、三”句式,落音为sol;第3句“三、四、三”句式,落音为re;第四句“三、四、三”句式,落音为sol。常采用散板起唱。《昭君出塞》中的〔背工头〕在第四句的三个字之后加了几个4字垛句,这是常见的变化形式,艺人称为“串字背工”。〔背工头〕开始散起的长拖腔把听众带进凄凉的塞外景象,高起低落的慢板旋律及最后加垛的长句子,表达了王昭君离开长安时百感交集的心境。

②〔叠断桥〕

四川清音常用曲牌,原系北方小调,由特殊结构得名。该曲牌由四句构成,第1、2句常用两个五字句,第3句九字句,第4句七字句。按艺人的说法,前两句相“叠”,四句之间“断”开,再由衬腔架“桥”连起来,故称“叠断桥”。这一曲牌的旋律性较强,它不像〔背工调〕那样字少腔长,既可以用于抒情,也可用于叙事。《昭君出塞》中用了两段〔叠断桥〕,前一段表现王昭君对汉皇的思念,后一段是交代情节。

③〔哭五更〕

常表现妇女悲叹内容的小调曲牌。《昭君出塞》中由〔哭五更〕转入上五度宫调系统,从而把悲痛情绪推进一层,该曲牌把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表现得痛切感人。

④〔边关调〕

因常用于表现边关军士思乡的内容而得名的俗曲曲牌。不同曲种中的〔边关调〕常为同名异曲。四川清音中的〔边关调〕结构为上下句,每句后面有拖腔,音调平稳,速度较缓慢,适用于回忆或叙述。《昭君出塞》中用的这一曲牌,表现王昭君行至分关(汉朝与番邦分界的关口)时,想到自己一旦踏出关门就将与故土永别的茫然与伤感。

⑤〔阴垛子〕

〔垛子〕在四川清音中也写作〔夺子〕,为常用曲牌。上下句结构,一般上句落do,下句落re。上句腔后接唱〔金纽丝〕的第2句并使曲调转悲的唱腔,艺人称为〔阴垛子〕。该曲牌擅长表现悲痛的情绪。

⑥〔阴叠断桥〕

借用〔哭四季〕的第一句腔代替〔叠断桥〕的第一句,并变化后面的唱腔所形成的曲牌,艺人称为〔阴叠断桥〕。该曲牌也擅长表现悲切之情。在《昭君出塞》中由〔阴叠断桥〕转回原调性。

⑦〔背工尾〕

通常以〔背工调〕的后三句腔构成,也可用“串字”加垛的变化形式,末尾加扫尾拖腔结束。《昭君出塞》中的〔背工尾〕表现刚刚过了分关的王昭君面对番兵们盛大欢迎时的一种虽然反感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唱腔在抒情中增加了叙述成分,节奏由慢渐快,直到扫尾拖腔才渐渐撤慢,在唱腔风格和情绪上与开始的〔背工头〕遥相呼应,完满地结束全曲。

《昭君出塞》这一〔背工调〕联曲体唱段,由于整个唱段偏重抒情,表现的是哀怨和思念,没有多少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的情感变化不大,全段节拍都是一板三眼,因此,属典型唱曲子的形式。在四川清音联曲体唱段中,这种类型比较多。但也有叙事性强,情节曲折,情感幅度变化大的段子,中间插入的牌子有2/4或1/4节拍的,如〔月调〕唱段《尼姑下山》、新编唱段《永远活在人心》等。

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