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前景 >> 正文 >> 正文

龙江书院微课堂龙音古韵走近民族乐器系列讲

来源:月琴 时间:2022/7/6
北京治疗痤疮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78725.html

让大众走近民族乐器,让音乐融入现代生活。中国传统民乐远在夏、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先秦时代的编钟、编磬、悬鼓、排箫、笙、箎、瑟等古乐已形成系统,而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有近八千年历史,古琴、古筝等音乐更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

年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龙音古韵——走近民族乐器系列讲座”之民乐名家大师课如期而至,特邀黑龙江省民乐老艺术家,以腾讯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为您讲述中国民族乐器的历史传承、现场演奏并解析经典名曲,介绍相关文献,指导大家如何欣赏民乐,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认识、了解民族传统音乐,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音古韵——走近民族乐器系列讲座(第39期)《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黑龙江民乐的辉煌历程》

本期“龙音古韵——走近民族乐器系列讲座”邀请中国著名月琴演奏家、月琴改革家,国家一级演奏员冯少先大师为大家介绍月琴改革的来龙去脉,月琴独奏曲创作背后的故事,并细数黑龙江民乐发展的辉煌历程,让月琴这件千百年来藏匿于幕后的民族乐器,真正绽放出新的生命华彩。

主讲人介绍

冯少先:

中国著名月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民族乐团艺术指导,中国文化部特殊津贴专家。

知识拓展

月琴,中国传统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月琴源于阮。早在汉武帝时(公元前年-前87年),中国人已经创造发明了阮,但当时这种以"弹"和"挑"为主要演奏手法的乐器,都笼统地称为琵琶。《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在唐朝的时候叫阮,改朝换代以后,阮就成为了宫廷乐器,普通老百姓是不能够弹奏的。老百姓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阮的琴杆变短,改名叫月琴,就这样月琴这件乐器开始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开来。

月琴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大概真的是很冷门的乐器了。京剧月琴是北方的乐器;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月琴则在东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常见。大多数民族乐团里并没有月琴的身影,在有月琴的民族乐团中[多为北方的乐团],表现力强、音量大、音比较短促清脆的月琴也可以用来独奏。

月琴京剧

京剧月琴民乐月琴

民乐月琴有24品

月琴是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三弦合称三大件(后来,梅兰芳引入了京二胡,成为四大件了)。豫剧使用大八角无品月琴伴奏,它和二弦、三弦合称三大件。

月琴少数民族

在南方多个少数民族中,月琴是很重要的伴奏乐器。在彝族地区,月琴是民间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它还为50年代诞生的彝剧伴奏。在广西隆林,苗族常用月琴演奏器乐合奏曲或独奏曲。在素有“音乐之乡”誉称的湖南通道,侗族常用月琴与芦笙等乐器一起合奏。在云南大理,月琴是仅次于白族龙头三弦的弦鸣乐器,还用于白剧伴奏。

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跳歌”、“跳坡”等活动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于传情达意的乐器。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众人则随后围圈踏节而舞。

月琴也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喜闻乐见,以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做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有“唱琵琶”或“唱月琴”之说。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编辑:阅读推广部

制作:邢雪

龙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