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4
绍兴晚报
最近,优美流畅、欢快跳跃的《采茶舞曲》经常在绍兴市越城区东浦街道南村村文化礼堂响起,好奇的村民进去一探究,发现是浦阳民乐团在排练。“我们马上要去参加越城区‘春晚直通车’的比赛了,这几天正忙着练习呢。”乐团的发起人、组织者何茂泰向大伙介绍。“你们可以的,加油!”大家真诚地为乐团鼓劲。其实这个成立才半年的民乐团是很有实力的,虽然队员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非专业人士,但如今,它已成为村里乃至东浦街道的王牌伴奏乐团,还受邀参加过许多其他镇街、村、社区的晚会或音乐会的表演。
伊始:兴趣让大家相聚撑起温暖民乐团
今年70岁的何茂泰自幼受家庭熏陶,热衷于文艺事业和民间活动,在东浦街道是文艺活跃分子。在组建民乐团之前,东浦街道的龙狮队也是他一手发起组建起来的。“东浦一直有很深厚的文艺基础,民间懂得乐器的人才也不少,虽然不够专业,但大家对文艺有着满腔热情,之前大家都是单打独斗,我就想若是能把这些人组合在一起,说不定能凑成一个乐团。”
于是,何茂泰开始“找人”。原本以为会“生意冷淡”,需要自己三顾茅庐才能招到队员,没想到他只是简单地告知了一下,大家就纷纷响应。“目前我们一共有12名队员,二胡、板胡、三弦、月琴、打击乐等演奏人员已经到位,有些乐器还有两个演奏者,现在缺琵琶和古筝的演奏人员,我正在寻觅呢。”
值得一提的是,乐团的这些成员都是东浦人,大部分还是老同学、老邻居。比如队长吴金林是拉主胡的,他和乐团的“金嗓子”方平,上学那会是前后座,和拉中胡的陈金秀也是同学。三个人少年时期就是关系很好的伙伴,吴金林和方平当年还同一批参加过生产队的文艺团,陈金秀的二胡也是吴金林教的,如今年过七旬,三人又聚在一块搞文艺,让人有一种重回当年的岁月感。‘
“我是初中时学会拉二胡的,后来参加工作要养家,没时间搞文艺了,二胡也被我放了起来。”吴金林说,他也是最近两年才重新拉起了二胡,一开始手法很生疏,但凭着这份兴趣,没过多久又重回当年水平,如今为了保证乐团的水准,除了每周二和周六的集体训练,吴金林每天自己也会练好几个小时二胡。
方平讲话声音清脆,唱起歌来更是悦耳动听,每天晚上她还会去村里的文化长廊附近唱越剧,因此收获了一大批戏迷。“退休了其实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我的爱好是文艺,所以加入了民乐团,其实所有队员都是这样的,因为这是爱好的支持,每周两次的训练没有人会迟到或早退,即使七八月份这么热的天,也没有人偷懒。”
和他俩相比,陈金秀遇到过一点家庭“阻力”,曾经因为太痴迷乐器被妻子没收了二胡,但他的文艺之心一直燃烧着,如今妻子也只好作罢了。
创新:引进西洋乐器擦出音乐火花
在一众鹤发童颜的老人中间,40多岁的陈招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他笑言自己的乐器和其他人不是同宗,原来他是乐团的大提琴手。一个民乐团里怎么会有西洋乐器,这听起来有点新鲜了。
其实,这是何茂泰的点子。“如今我们大部分的业余演出都是靠伴奏带,大家忽视了用乐器伴奏,我们成立民乐团也是希望给这些演出带去更好的伴奏,所以无论是民乐还是西洋乐,只要能带去好听的伴奏,我们都欢迎。”何茂泰说,为了让大提琴和其他乐器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乐团的所有人都绞尽脑汁,想出了很多种方案。“今后除了寻找民乐的演奏者,西洋乐器的演奏者我们也要挖掘,而且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让乐团变得更时尚更、有活力。”
别看民乐团都是老人,其实大家对西洋乐器也略知一二。比如,陈金秀是一支铜管乐队的成员,他担任的是长号的位置。吴金林也一直在研究怎么让磅礴优雅的西洋乐和高山流水的民乐产生火花。“年少的时候就自学过,现在技术发达了,我不但自学了电脑,还学会了怎么下载视频找教材,网上的东西真是无穷无尽,以前我就对着书学乐器,现在各种教程都有,感觉自己还可以学个西洋乐器,人手不够的时候还能顶个班。”吴金林说。
提升:公益演出履行责任走进校园延续传承
上个月,浦阳民乐团接受了柯桥区福全街道胜利村村委会的邀请,参加了该村文化礼堂音乐会的表演,乐队演奏了《唱支山歌给党听》《采茶舞曲》《金蛇狂舞》《梅花三弄》等歌曲和曲子,博得了当地村民的阵阵喝彩。
别看浦阳民乐团成立时间短,但演出的机会不少,这些演出基本上都是公益性质的。“我们的成员聚在一起组乐团是出于爱好,让我们坚持下来的除了爱好,还有对文化传承的希望。”何茂泰说。
许多东浦人都知道,何茂泰曾经是东浦的文化站站长,后来成了绍兴市非遗舞龙舞狮代表性传承人,对文艺事业,他一直默默奉献着。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他重组东浦演唱队并担任队长,其间带领30余人排演了越剧、绍剧、哑背疯、绍滩、莲花落等不同形式的曲目,深受观众好评。后来又组建起民间舞龙队伍,率队多次参加省、市、县各大庆典活动,获得各方好评,让舞龙成了东浦的一张金名片。他还曾创办东浦乡文艺学校任业务校长,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
何茂泰认识到传承的重要性,编写了多部舞龙教学著作,把舞龙舞狮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变成了有据可依的教学,在东浦热诚学校和袍江中学组建起学生舞龙团队,至今已培育了不少舞龙舞狮、民间器乐方面的学生,让民间技艺代代有传人。
“文化工作走在前头,这些好的文化底蕴得保留下来,很高兴村里、街道都很支持,如果没有文化礼堂这个训练点,我们民乐团估计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当大家称赞何茂泰这些年为文艺工作作出的贡献时,他谦虚地摇了摇头,还感谢了很多人。
“大家积极加入乐团、认真排练还有一个原因,我们的民乐那么好,都是老祖宗的文化精华,如果不保护、不传承下去,多可惜呀。所以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乡间乐团,只要我们认真做下去,也会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吴金林说。
(原标题《12个老人分别演奏12种乐器,东浦有个老年“十二乐坊”》。原作者李颖。编辑金汉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