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弹词由来
益阳弹词是益阳的主要曲艺曲种,它最初是“讲圣喻”演变而来。明洪武三十年,曾颁行过《圣喻太喻》,令每村选出一名耆老(60岁以上的老人)“手持木棒,搭台劝善,且行且击,已警民众”,这就是所谓的“讲圣喻”。但是这时的弹词还只是处于说的阶段,直到清代中期,弹词艺人开始采用渔鼓为伴奏乐器,益阳弹词进入说唱的初步阶段。后嘉庆十五年,艺人又加以月琴拨弦吟哦,至此益阳弹词的演唱形式大致确定,所以益阳弹词又有怀抱月琴,口吐圣贤之说。02濒临失传
年,王典山等发起成立“湘子会”登台献艺,参加的艺人遍及益阳市区。艺人可以为婚丧喜庆赶场助兴,更多的是在茶馆酒楼坐棚演唱。昔日益阳十里麻石街,有茶馆五六十家,他们在这些茶馆里做棚说书,以悠扬的丝弦和字字入扣的唱腔得到了大众的一致认可,并涌现出了李青云、谭水利等一批名老弹词艺人。进入二十一世纪,因为诸多历史原因与弹词艺人年龄相继老化,益阳弹词濒临后继无人的境地。03非遗抢救
年益阳市资阳区区委宜传部将益阳弹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组织区内外曲艺专家,弹词老艺人进行抢效、挖掘,整理传统曲目和新编曲本,改变了益阳弹词历史上只有文本没有曲本的现状。年,当益阳弹词欲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重病在身的第四代弹词传承人谭水力、省曲艺家协会和区文化局的领导,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张世安。第五代益阳弹词传承人张世安张世安虽非专业的弹词艺人,但他从小受弹词文化的熏陶,先后参加过“文艺轻骑队”和“财贸文工团”,声台形表因此也相得益彰。为传承益阳弹词,他到省群艺馆,将该馆存档的谭水力精彩弹词段子一一录下,从咬字归韵到弹拨技巧,反复播放研究,更是将京剧月琴演奏中的滚、滑、搓等技法融入弹词中。这些创新既渲染了弹奏气氛,又增强了演唱效果,留住了老观众,也吸引了年轻人。年益阳弹词申省非遗成功,这中间包含了几代弹词艺人的付出与血泪。张世安弟子盛兰如今为了让弹词得以继续传承,张世安选择四位弟子,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分别学习弹词的演奏方法,他们期待着能用更好的作品影响更多年轻人,一起感受益阳弹词的文化魅力。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