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笛子到胡琴
秒懂京剧原创瑜音社瑜音社
在“乱弹”的年代
笛声翻飞
胡琴与京剧的故事
才刚刚拉开序幕~
Tips:
清末时,昆曲是宫廷正乐,称为“雅部”;其他地方曲调,则统称为“花部”,也叫“乱弹”。徽班进京以来,昆曲受到极大冲击,渐渐走向衰落,花部乱弹趁此机会崛起,与昆曲争胜,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花雅之争”。
一种声腔的形成与确立,往往与它的主要伴奏乐器有着密切关系,地方方言、音乐、乐器三者的配合,才构成不同地域声腔的独特风格。
京剧的声腔系统由西皮和二黄构成,经历了改吹为拉、弃笛用琴的过程。有人考证认为,二黄腔最初用笛子伴奏,后来改用胡琴;而西皮腔则一直是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据《燕兰小谱》记载:“……西秦腔(即西皮),其器不用笙笛,胡琴为主,月琴副之,工尺伊唔如语……”
后来,皮黄腔逐步发展,吸取了徽调、汉调、秦腔等诸多声腔,学习并保留了大量昆曲的内容,又在西皮与二黄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原板、慢板、快板、三眼等板式,融汇结合成了四平调、南梆子等曲调,京剧才慢慢走向成熟。
一把胡琴
拉响了京剧的故事
琴声嘹亮
也正带着京剧走向未来~
文案
小咸瑜
原标题:《从笛子到胡琴
秒懂京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