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花儿剧是临夏自治州的地方剧种,而川剧是西

来源:月琴 时间:2023/5/21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有的地方剧种:花儿剧

花儿剧为临夏回族自治州特有的地方剧种,它流行于宁夏的银川和西海固等地,也称“花儿歌剧”。花儿剧的家乡是甘肃临夏,临夏素有“花儿之乡”的美誉。花儿剧更加类似于歌剧,它起源于临夏民间艺曲。在20世纪的80年代,临夏文化局组织和采集了当地民间歌舞曲艺,并搜集民间故事,对这些故事进行改编和加工,形成戏曲剧本。这些民间戏曲经过整合后,再加入传统的戏曲唱腔和音乐,配以改编后的戏剧剧本,就形成了花儿剧。

回族花儿剧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王鹏

观众在看了这种新式剧后,一时间好评如潮。后来花儿剧在北京演出取得了成功,引起了首都各界的赞誉,遂有“花儿漫上首都,奇葩享誉京华“。“花儿”原本为一种思乡曲,广泛流行于宁夏、青海、甘肃等地。这种曲调优美婉转,常用以寄托哀思。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花儿”。在宁夏有“宁夏花儿”,在青海形成“青海花儿“,在甘肃河州形成“河州花儿”。每年山花烂漫时,人们就举行“花儿会“,演唱花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些地区,广大的回族同胞至今还沿袭着这一传统。

传统的回族花儿剧歌舞表演

由于宁夏花儿分布区域广,所以最具特色。宁夏花儿又分“干花儿”和“河湟花儿”两大类。干花儿又名“山花儿”主要流行于宁夏南部山区;而河湿花儿则流行于黄河与湟水一带。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联系,一般而言,河湿花儿调数多于山花儿。花儿剧有两大明显特色:唱、舞。与其他戏曲相比,花儿剧重于情感抒发,偏重于演唱。花儿剧的基本演唱曲调为“令”,类似于其他戏曲的曲牌。原始的花儿曲调只是松散的片段,后来发展成花儿剧以后,艺人们对曲调进行了整合加工,吸收了其他戏曲中的板式调。

花儿剧表演,舞蹈部分

花儿剧除唱以外,另一大特色就是舞蹈。花儿剧中的舞蹈带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特色,每出花儿剧都是一出舞蹈盛宴。花儿剧中的舞蹈除了回族舞蹈之外,还融合了阿拉伯舞蹈、新疆舞蹈,并且还掺杂有一些民间武术。演员们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犹如一朵朵靓丽的鲜花。六、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市和自治区。西南地区的剧种,主要有川渝剧种、贵州剧种、云南剧种及西藏剧种。

川剧变脸

川剧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剧种,它不仅是属于四川和重庆的地方剧种,而且还流行于云南、贵州等地,是西南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川剧的历史悠久,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组成,除灯戏外,各声腔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的。五种声腔在四川长期共存,先后受到四川的语言和地域审美习惯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具有四川地域风格的支派。

川剧表演抓拍照

昆腔传入四川的年代不可考。它保留了原先的曲调,唱白则改用了四川方言,成为“川昆”高腔是川剧中五种声腔的代表声腔,它大致是清乾隆年间便已传入四川,称为“清戏”。它由江西一带传入四川,后与四川方言及当地的秧歌、说唱、曲艺、神曲等艺术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川剧高腔“帮”“打”“唱”紧密相结合的艺术特点。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徽调、汉调发展而来,吸收了汉中二黄的养分,传入四川后,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兼有四川的地方特色。

弹戏:张飞审瓜选段

弹戏又称“川梆子”,源于陕西秦腔,是秦腔在四川的变异。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四川方言相结合,再加上受到其他声腔的影响,渐渐形成了川椰子的艺术特色。灯戏是四川农村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浓烈的四川地方特色,经常于节日或酬神赛会演出。它最初的表演形式简单,只有一男一女互问互答演唱一个故事,后来渐渐被搬上舞台进行表演,刷目内容多来源于农民生活。川剧的乐曲丰富多彩,唱腔高亢激越,其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五种声腔各具特色。

川剧变脸—吐火

在川剧的声腔中,高腔是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声腔。它行腔自由,没有伴奏,只用一副拍板和鼓点调整节奏;唱腔高昂响亮,婉转悠扬,铿锵有力,有帮腔。同时,始终伴有大锣、大鼓,使“帮““打““唱“三者配合在一起胡琴腔又分二黄、西皮两大类。二黄又分正调二黄、反调二黄、老调平板四种基本腔调。西皮声腔只有西皮一个基本腔调,板式有三板、阴三板浪里钻、二流、一字等。弹戏有两种曲调:“甜平”和“苦平”。板式有垛板、三板、二流、倒板等。常有许多伴奏乐器:盖板胡琴、梆子、碗碗琴、川二胡、笛子、喷呐、三弦、月琴、琵琶、扬琴等。

川剧演员照

川剧的打击乐很有特色,有“三分唱功七分打”之说。其打击乐器有很多,小鼓、二鼓、盆鼓、战鼓、大锣、苏锣、小锣、马锣、更锣、包锣、大钹、苏钱、铙钱、镰、铰子、铛铛、提手、碰铃、梆子、二星、木鱼等都可在川剧表演中看到。在川剧舞台中,锣鼓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川剧的锣鼓曲牌有两百多支,最常用的包括:《雀儿鬼》《风车子》《亮子》《豹子头》《扑灯蛾》《燕拍翅》《凤点头》《霸王鞭》《山坡羊》《缕缕金》等。在川剧的发展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的著名鼓师,先后有李申廷、杨吉廷、徐坤山、王瑞成、喻绍武和当代的王官福、陆青云、苏鸣卿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