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发展 >> 正文 >> 正文

漳州锦歌一弦一柱奏华年台海网

来源:月琴 时间:2023/2/22

青年芗剧演员简韦立正在表演源于锦歌的芗剧。

台海网8月14日讯据福建日报报道“正月里算来人迎尪,是我家贫太困难,背井离乡当长工……”一曲悲戚的锦歌《长工调》从漳州古城边上的漳州锦歌非遗传习所飘出,在漳州锦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素华的指导下,10多名青年锦歌队员围坐在一起,有人弹琵琶,有人吹洞箫,有人弹二弦,有人敲四宝……

漳州锦歌流传于漳州及周边地区,与泉州南音并称为闽南民间姐妹艺术之花,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许多底层民众曾经的谋生技艺,尽管一度沉寂,但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如今,锦歌衍生出来的芗剧(歌仔戏)已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间剧团众多,市场繁荣广阔。

一方民社百里弦歌

“锦歌是闽南地区主要的民间曲艺之一。”漳州市艺术馆馆长王燕成说,锦歌流行于以漳州为中心,包括厦门、晋江在内的闽南平原地带及台湾地区,用闽南方言弹唱,乡土气息浓厚,不仅曲调流畅朴实,富有表现力,而且内容通俗,易懂易学,深为人们喜爱。

《芗城区志》记载,锦歌古称弦管、锦曲,今又名“什锦歌仔”“走唱”,“锦歌”是通行的简称。明嘉靖年间,其已盛于龙溪县,号曰“一方民社、百里弦歌”。锦歌源于“戏队”,有独唱,又有多人轮唱、合唱,分生、旦、丑、净等角色。近代锦歌一般用南乐“四管”和木鱼弹唱,讲究弹奏指法,唱韵委婉嫩细、姿态安谧。演唱中,有时还插进几小节南乐,使锦歌在使用乐器上出现“堂”“亭”和原始的月琴三大流派。

《漳州文化志》还记载,宋、明时期,漳属一带“弦歌”已很流行。这是一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与现在锦歌的说唱形式很相似。宋明以来,歌仔发展已较为定型完整。清始有“什锦歌”之称,年始定名为锦歌。

青年芗剧演员李妙煌正在表演源于锦歌的芗剧。

从“乞丐调”到

跻身首批国家级非遗

“在古代,锦歌是一部分社会底层民众的谋生技能,在当时的经济社会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漳州市芗城区文化馆馆长陈秋红说,锦歌是在宋、元时代闽南的区域性民歌、民谣基础上形成的,吸收了戏曲、南曲、南词的养分,经过民间艺人揉融而成,流传于闽南广大农村地区。在旧社会,农村萧条,农民流入城市,锦歌也跟着流进城市。锦歌艺人像乞丐一样沿街卖唱乞食,所以有人说它是“乞丐歌”“乞丐调”。

在以前那个没有电影、没有电视的年代里,曲艺表演是最重要的“娱乐节目”,听曲也成为许多民众的主要消费支出。《漳州文化志》就记载:“清光绪年间,有丰庆堂、庆贤堂、乐音堂、一德堂、八吟乐会亭、乐吟亭、盛音园、进德社等歌社,竞相开馆传播。民国九年前后,‘亭’派开设40余馆,‘堂’派开设30余馆。在南洋诸国,有漳籍侨胞聚居的地方也盛锦歌。”

新中国成立后,漳州市政府十分重视挖掘和抢救民间文艺的工作。年10月4日,漳州市文化馆首次举办全市民间文艺汇演,使锦歌与其他一些濒临灭绝的民间文艺一样,获得了新生,多个锦歌社纷纷成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又成立了锦歌研究会,一批新编曲目相继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年5月20日,漳州锦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现在,在传习所里有青年锦歌队和少儿锦歌队,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排练,通过这种方式,多发现、培养一些锦歌人才。”今年66岁的王素华是漳州锦歌传习所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50多年的锦歌艺术生涯中,王素华不断地对锦歌进行改良,让它的曲调更加动听,更加适合现代人。

“让锦歌进入校园,让更多的孩子听听锦歌、了解锦歌,进而喜欢上锦歌。”陈秋红说,如今,国家级非遗锦歌已进入漳州市各院校,闽南师大、芗城实小、漳州一中等都相继开设课余的锦歌兴趣班或锦歌队。王素华虽已退休多年了,但她也仍每周安排一些时间到漳州二实小等学校为孩子们教授锦歌。

漳州锦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素华正在教授青年锦歌队员弹唱锦歌

一枝两叶龙海年产值过亿

“青年锦歌队的队员主要是来自漳州市芗剧团及各民间芗剧团的演员。”芗城区文化馆副馆长、青年锦歌队队长林艳说,芗剧(歌仔戏)的大部分曲调都来自于锦歌,锦歌虽已退出市场,但其衍生出来的芗剧(歌仔戏)的市场很繁荣,青年锦歌队的队员们在从事芗剧表演的同时,继续传承锦歌。

作为芗剧的主要发祥地和人才摇篮,漳州龙海活跃着多个民间芗剧剧团,高峰时每年演出2万多场,年产值超亿元。

“每个剧团大约20人,包括演员及乐手等,一个剧团一年下来正常演多场。”龙海浮宫镇霞兴村的福庆芗剧团团长郭福庆从事芗剧演出已30多年了,他说,闽南一带社戏氛围确实浓厚,既有村社公家请戏,也有私人请戏,节日时令演出不断,包括正月平安戏、五月龙舟戏、冬至祭祖戏、年底谢平安戏等。旺季时预约的多了,都忙得排不上班。而且,台下的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多了。这两年来,每场戏金一般在五六千元左右,水平较差的也有三四千元,水平较优秀的甚至有上万元的。

“主演一般年收入十二三万元,其他演员或工作人员一般也有五六万元。”郭福庆说,民间剧团有戏演时就出去演戏;没戏演时,除了偶尔排新戏外,大家可以在家务农或从事其他工作。

王文胜是漳州市戏研所所长,曾任漳州市芗剧团团长。其于年与同事黄秀宝一起创作的漳州锦歌《凌波情》获得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

王文胜说,台湾歌仔戏与漳州芗剧被称为漳州锦歌的“一枝两叶”,因为都是源于锦歌。现如今,单纯的锦歌已谈不上经济效益,其衍生的芗剧(歌仔戏)却有较好的市场空间。目前,漳州市芗剧团主要做锦歌曲艺的传承与保护及优秀芗剧剧目的创作打造。此外,由于民间庙会的需要,形成较大的社戏市场,主要集中在龙海一带。这些密集的民间剧团也传承和培养了大量的芗剧人才,对芗剧的弘扬和传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福建日报记者黄如飞萧镇平白志强通讯员戴淑增文/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