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四川脱贫攻坚战场的多个日夜,对标冲刺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正同步呈现。雷波县甲谷村68岁彝族老奶奶吉木金洛搬进了新家,家门口通了新路,日子一天比一天甜。11岁的惹格公果也有了开心事,她所在的雷波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盖起了新宿舍,一人一张床,再也不用两个学生挤一个被窝了。裴启斌在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年青教师交流51岁的扶贫干部裴启斌,在两年多时间里,驱车9万5千多公里,跑遍凉山的山山水水和大小村落。光是雷波县甲谷村,他就去过75回了。“我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名小卒,我对凉山这片土地是热爱的。”裴启斌这样说道。凉山,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目前,四川剩余的7个未摘帽贫困县、未退出的个贫困村和87%的未脱贫人口的都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成为四川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64年前凉山实行民主改革,彝族同胞一步跨千年,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社会。而今年底,彝区民众将不落一人进入全面小康。贫困发生率90.17%的甲谷村老奶奶的信里写满卡沙沙大凉山深处,雷波县八寨乡的甲谷村,今年的翡翠梨开始挂果了。生活的甜头,成了百姓脱贫的盼头。走进村民吉木金洛的新家,墙上的一把月琴和两张手写信,引人注目。51年前,刚满17岁的吉木金洛带着这把月琴嫁到甲谷村,就再也没下过山,直到去年县上组织60岁以上的老人走出大山,参观了县城,住过了酒店,见了世面。月琴旁边贴着的手写信,是老人参加了农民夜校后,自己用左手写下的。“精准扶贫瓦吉瓦,习总书记卡沙沙。”在彝语里,“瓦吉瓦”是“好得很”的意思,“卡沙沙”则是“谢谢”的意思。这是吉木金洛的心里话。她的家里有6口人,此前由于缺少文化、村里又交通不便,仅靠着每年收点土豆维持着基本生活,精准扶贫开始以后,老人一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在大家的帮助下家里喂上了猪、养起了鸡、种上了核桃。日子好了,村里也正在发生着以前想也想不到的巨大变化:贫困户都搬进了新房子、门口的路也变成了通村大道、孩子们有了幼儿园、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去农民夜校学文化、学技能。裴启斌每次到访吉木金洛家的次数很多,她高兴地称他是“亲儿子”。彝族老奶奶吉木金洛甲谷村山高坡陡,海拔较高,许多农作物与经济作物都不适宜在此种植。如何给村民建立起“造血”机能,有可持续的收益?裴启斌和八寨乡甲谷村第一书记宋刚琢磨着让村民种梨。不久,有人就运来了黄金梨的树苗。但裴启斌算了一笔账后,干脆让人把树苗拖了回去。“种经济作物肯定要算经济账。”他认为,交通不便是甲谷村以及整个雷波的客观现实,即便近年路修通了,但运输成本还是较高。如果种植别人都在种的东西,哪怕口味一样,运费仍比别人贵,自然缺乏竞争力。“只能利用海拔较高、空气质量好的优势,种植一些别人没有的高附加值产品。”裴启斌与宋刚专程多次前往陕西黄陵,那里有名的翡翠梨,口感上乘,尤其市场售价较高。黄陵的技术专家实地查看后认为,甲谷这种海拔较高、雨多土少的地方十分适宜翡翠梨生长。以栽种翡翠梨的方案确定了下来。当树苗运抵甲谷村后,裴启斌与宋刚穿上迷彩服,与村民们一起刨土挖洞,花了几天时间将树苗种植下去。再也不用两个孩子挤一个被窝了学校还引来了温泉水洗澡惹格阿巫和惹格公果姐妹,是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这所学校,在读学生近千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彝族。姐妹俩以前要步行要走3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现在路修好了,坐爸爸的摩托车10多分钟就能到学校。去年,学校又有了大变化。新宿舍修好了,每个孩子一张床,床下还有一个储物柜,在此之前,孩子们需要两人挤一个被窝,教师宿舍也是一间要住5、6个人。新食堂有楼上楼下,送菜电梯、蒸饭机、不锈钢餐具都配上了,孩子们吃上了营养美味的餐食。学校里还添了开水房,孩子们再也不用伸着脖子挤到水管面前喝生水了。淋浴房就更巴适了,直接引的温泉水,孩子们在学校也能洗澡了。年8月底,雷波县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建成后的校舍总面积达平方米。学校新增了学生宿舍32间、床位,保证了小学部校区名寄宿制学生达到一生一床标准;新增教师周转房30套;新增入厕蹲位43个、浴位32个;食堂就餐面积扩大平方米,可供名寄宿制师生使用。八寨九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项目的资金,来自于中央纪委协调资金。作为中央帮扶单位牵头联系人,裴启斌召集28名挂职干部成立中央帮扶单位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发挥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协调联系10个中央国家机关帮扶11个深度贫困县相关事宜。年共投入帮扶资金.5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全力助推凉山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村民新居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咬紧牙关、一鼓作气、背水一战。”裴启斌的挂职即将结束,他回顾自己两年多的时光,这样说道,中国的脱贫看四川,四川的脱贫看凉山,凉山的脱贫攻坚影响着四川省脱贫攻坚的成色,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的成色。那么,在裴启斌的眼中,凉山的脱贫干部是怎么样的?年9月,在雷波县脱贫攻坚“县摘帽”工作推进大会,他讲起了一位基层驻村干部的故事。八寨中心乡拉巴村的女你晓玲,在基层工作了22年。裴启斌来到村上,问了女你晓玲很多问题。村上的产业有哪些,人群构成是怎样的,村民家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女你晓玲如家数珍,对答如流。裴启斌感叹:“她连谁家门口缺了块砖,都了然于心。”他说,在凉山,当然这样踏实作风的干部应该是很多。他认为,在脱贫攻坚中,群众没有尝到甜头,他们就没有奔头;没有产业就谈不上兴业;没有观念的注入就没有理念的改变。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干部的内生动力,才能最终打赢这场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