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是镇远尚寨土家族隆重的唢呐节。
唢呐,这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民间吹奏乐器,流行于贵州各地,尤以黔东南州最为普遍。据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和贵州博物馆收藏的文物资料以及有关史料记载,唢呐在黔东南境内流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以前。从古至今,在苗族、侗族、土家族等众多少数民族地区广泛流传,尤其在土家族聚居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已逐渐普及,并形成了地方特色的“尚寨土家族唢呐”,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黔东南州榕江县尚寨村一带,聚居着一支以土家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有“十户九苗,一土家”之称。这里的土家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这里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尤其是这里的民族音乐瑰丽璀璨,“尚寨土家族唢呐”更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尚寨土家族唢呐历史悠久,据口碑资料和当地发现的明代墓葬中雕刻有吹唢呐图案可考。明弘治六年(),由著名旅行家、学者、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尚寨时就有唢呐的记载:“其夜月正明,四山如环,山凹簇聚亦有三里余,饭毕,闻坡后有鼓吹声,从山凹入吹奏甚妙。”距今已五百多年历史。
数百年来,尚寨土家族在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节庆娱乐、民间竞技等活动中,把唢呐作为主要乐器吹奏。其曲牌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曲调高亢激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尚寨土家族唢呐多次参加省内外各种庆典活动和比赛演出,声誉远播。年尚寨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省民族音乐之乡”。
尚寨土家族唢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它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独奏、合奏皆宜;所演奏的曲牌分为正牌曲和杂牌曲;演奏方法有循环换气法、超吹法、舌音法等;吹奏技巧有单吐法、双吐法、花舌法、三吐法等;演奏形式有行吹坐打、立吹骑吹等。其曲牌内容丰富,大体分为正牌曲、杂牌曲和吹打曲三类。常用的曲牌有《大摆队伍》、《将军令》、《迎宾客》、《三条弯子》、《龙抬头》、《草琴歌》等30余首。据当地老艺人杨文忠(已故)等口碑资料记载:清同治年间(—),尚寨土家族人杨再成在榕江开设鼓乐班(教馆),经常到县城演出,开创了榕江音乐之先河。后来杨家后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尚寨土家族唢呐”。
“尚寨土家族唢呐”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据考查:尚寨土家族唢呐与其它地方的唢呐有所不同的是:音调高亢而不噪;音量宏大而不散;音色纯净甜美而不浊;演奏形式灵活而不呆板;吹奏技巧独特而不陈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尚寨土家族唢呐”是当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百年来,“尚寨土家族唢呐”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一直活跃在民间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里。它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赢得了群众的喜爱,“尚寨土家族唢呐”已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日为“尚寨土家族唢呐节”,此时,尚寨一带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白天举行斗牛、赛马、上刀梯、打陀螺等项民间竞技活动;夜晚则集中吹奏唢呐、拉二胡、弹月琴、唱山歌等。一年一度的“尚寨土家族唢呐节”,吸引着四邻八乡的群众前来参加节日活动。
“尚寨土家族唢呐”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朵绚丽奇葩已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专家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