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徵音之光》,学乐道智慧,做火音养生!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国风》中就提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历代诸多的琴学文献记载都认为,琴是由伏羲、神农、黄帝、唐尧、虞舜等圣贤所创制。如《礼记》中载:“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作琴瑟以为乐。”《琴操》也有“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的说法。
二、古琴音色清晰纯美,含蓄、深沉而音韵悠长。十分适合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自上古时期的礼乐制度中,古琴属于“士”阶级的乐器,后来转化为文人士大夫,他们始终与琴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古琴用来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沟通人的思想感情。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都是抚琴的高手。
1、春秋战国时期,古琴的独奏音乐已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由于“士”族文人阶层的兴起,使得古琴成为当时士大夫修身理性的工具。孔子、庄子、荀子等先贤圣哲,不仅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了各自的琴乐审美观念,同时也是出色的古琴家。
2、春秋时期,琴家师旷弹琴引来玄鹤合鸣舞蹈的事迹。“高山流水”、“焚琴煮鹤”、“对牛弹琴”等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和琴有关的典故。
3、汉、魏、六朝时期,古琴艺术有了重大发展,文人奏琴开始从身份象征转向个人爱好,司马相如、刘向、蔡邕、嵇康等就是这个时期的琴人代表。
4、年,古琴被联合国评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足以证明古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艺术瑰宝品《徵音之光》,学古琴文化,赏百器之王,赞礼乐之首
古琴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在古代,皇宫中就有过专职的琴师,在重要的场合为皇帝和贵族表演古琴。文化水平很高的古琴家,他们研究古琴,演奏古琴,传授古琴,成为职业的古琴家。学习古琴,要重视弹琴的技法,正确的指法,苦练基本功,更要理解琴曲的深刻内涵,弹出琴曲的意境,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一部琴乐史,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音乐文化史。数以千计的琴曲,充分反映文人士大夫们的精神历程。古琴艺术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地理地域或特定时代,它以中国古代最为特殊的文人群体为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中最为精华的艺术遗产之一。
四、修身养性品《丝徵火音》,学火音养生,做智慧徵音!
琴可以致中和,达到心平德和、修身正己的目的。通过学习古琴、弹奏古琴仍然是今天的人们修身养性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古琴在文人心目中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用古琴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古代文人的必修课。琴者“禁”也,禁淫禁邪禁贪,弹琴者首先应是个道德高尚的人,必须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且这种道德操守的要求也要随身而行,以至“士无故不撤琴瑟”。古代琴人在社会上是很受人们敬重的。
1、唐代薛易简所著《琴谱》说:“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2、汉代蔡邕《琴操》:“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御邪辟,防心淫,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
3、《风俗通义》中说:雅琴者,乐之统也,与八音并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不离于身,非必陈设于宗庙乡党,非若钟鼓罗列于虞悬也,虽在穷阁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以为琴之大小得中而声音和,大声不喧哗而流漫,小声不湮灭而不闻,适足以和人意气,感人善心。故琴之为言禁也,雅之为言正也,言君子守正以自禁也。
4、近代琴家杨宗稷在著名的《琴学丛书》中指出:“琴学有修身养性之用,道也,非艺也。”
五、礼乐安邦品《大音希声》,赏古琴文明!
古琴音乐不仅是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而且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载体。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和”为特色的礼乐文化,有“和天地”、“和鬼神”、“和家邦”、“和身心”几个阶段。古琴在传统礼乐文化的嬗变过程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古琴浓缩了礼乐文化的整体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
孔子把古琴作为“乐教”的主要手段。他所教授的“六艺”课程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项目。琴乐文化也广泛活跃在书斋、庭院以及各种“民间雅集”场合,以及道观、寺院,以及宫廷、市井等。在古代它也参与仪式性的祭祀“雅乐”的演奏。琴乐代表了中国文人怡情养性、寄情抒怀的生活追求,体现了对国泰民安和完善自我人格修养的理想追求,以及蕴含着人际往来、“君子之道”等中国人文精神,是国家礼乐治国安邦的一种重要形式。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更需要素质修养,符合国家提倡“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古琴曲表现了古代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思想,这和现在国家所提倡的文化政策高度吻合。
六、传统古琴类别
古琴琴长约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头宽六寸,象征六合。琴尾四寸,象征四时。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历代琴式有:伏羲式、神农氏、号钟式、虞舜式、伶官式、仲尼式、师襄式、月琴式、云和式、列子式、伯牙式、子期式、亚额式、连珠式、正合式、凤舌式、绿绮式、落霞式、蕉叶式、荣启期式、秦琴式、龙腰式、灵机式、宣和式、焦尾式。
七、古琴曲欣赏
古琴音量小,音色独特,空弦的散音有钟罄之感,吟猱之时又能发出完全不同的音色,是一种操琴者本人和自己的心进行交流、和大自然进行交流的乐器。琴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离别、痛苦、爱情、喜乐、悲伤、愤概,以及历史故事、诗情画意、自然风光等等。
1、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十大古琴曲之一。旋律激昂、慷慨,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
2、又名《雁落平沙》、《平沙》,曲如其名,秋江壮丽,沙流清浅,群雁鸣叫飞舞在天际,苍劲肃穆,又疏朗明白,古琴音韵留白全在其中。听时只觉眼前有江水,头上有天空,心胸宽广无比。
#古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