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珠:月明珠生于年,卒于年,他是唐山落子时期 有影响的评剧艺人,是最早的评剧男旦之一。他原名任善丰,字久恒,艺名月明珠。其父任连会,为莲花落艺人,是对口、折出时期的 编剧和演员,被誉为评剧的发轫者。月明珠弟兄四人,长兄任善庆(艺名金不换,为评剧 任鼓师),三弟任善年(小生),四弟善诚(艺名赛月珠)为评剧小生、老旦。
月明珠剧照
月明珠从艺十七年,首演了成兆才所编的《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等六十多部戏,为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身材适中苗条,扮相俊美,嗓子好;他在表演技巧和声腔艺术方面为评剧旦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通过艺术实践大大丰富了评剧旦角的慢板、二六、尖板等板式,并创造了反调唱腔。他善于刻画人物,注意揣摩女性的心理,表演深切动人。当时连梅兰芳、刘鸿声这样的京剧大家都对他的艺术大加赞赏。
月明珠有着艺术创造能力,他曾自编自演了《桃花庵》,轰动菊坛。
月明珠的武戏也很出色,能从三张高桌上往下翻“抢背”。他会使双钩、拐子、流星等兵器,他演的《铁公鸡》也是真刀 上场,惊人心魄。
月明珠当年红透了东北,妇孺皆知,他演出频繁,积劳成疾。年,本来已经订好在日华茶园演出,不料月明珠突然发病,卧床不起,当晚,不幸病逝。日华茶园管事人向观众宣告这一不幸消息,要给观众退票时,观众不胜伤感,失声痛哭,竟没有一人退票。
倪俊声:男,评剧早期小生演员,倪派小生唱腔创始人。他字秀岩,艺名银娃娃、九岁红。他对《刘伶醉酒》、《打狗劝夫》、《败子回头》、《马寡妇开店》等戏的小生唱腔进行改革创新,与月明珠、李金顺、郑锡武、贾兰亭等人合作演出,得到了成兆才、余玉波(杨柳青)等人的支持与帮助,当时许多评剧演员都争相学习。
倪俊声
年,他参加了黑龙江省评剧团。年,他调入省戏曲学校任教,年去世。倪俊声是影视演员张国强的曾外祖父。
张国强
喜彩莲:女,生于年,年逝世。她原名张素云, 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喜派创始人。
喜彩莲十岁拜莲花落艺人吴寿朋为师,曾受李金顺的艺术熏陶。她移植了一些京剧剧目,如《人面桃花》、《孔雀东南飞》、《凤还巢》等。特别是《人面桃花》,原是欧阳予倩的代表作,喜彩莲改编排演后,欧阳予倩偕夫人两次不请自来到剧场看她的演出,亲自给予指导并邀请彩莲到家中做客,欧阳予倩当着众多京剧名家之面收喜彩莲为徒,为彩莲重排了《人面桃花》。
喜彩莲剧照
喜彩莲的演唱艺术有扎实的功底,她吸收了京剧、梆子、大鼓、皮影等艺术成分,演唱新颖大方,华美抒情,稳中含俏,具有独特的演唱风格。
喜彩莲还对评剧的伴奏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低胡、琵琶、月琴,并以南弦代替四股弦,从而丰富了评剧的伴奏,增加了乐队的表现能力。
建国后,她任中国评剧院演员、教师,晚年从事教学工作,成绩卓著。
喜彩莲的代表剧目很多,她在《向阳商店》中塑造的付桂香,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好可惜的一双手”,广为传唱。她这段唱腔的设计,以影调为基础,发挥半说半唱的特点,显示了她极其深厚的演唱功力。喜彩莲还曾经和魏荣元将京剧《赤桑镇》改编为评剧,叫《包公赔情》。
张凤楼:生于年,卒于年。他字云阁,艺名葡萄红,是评剧早期男旦。
他出身贫苦,自幼家贫,念过一年私塾,做过小工。他喜爱民间艺术,自己暗暗学习。
张凤楼十六岁,拜丁香花为师,开始学艺。他随班社四处演出,边演边学。旧社会,他饱经风霜,苦不堪言。
沈阳解放后,他很支持的大女儿蕊华参加政府组织的评剧小组。蕊华改艺名“小葡萄红”为夏青,成为评剧界最早参加革命的女主演之一。
解放后,张凤楼负责哈尔滨评剧院的领导工。他整理了一批传统剧目,又新排了《秦香莲》、《梁红玉》等。他胸怀宽广,吸收了很多演员加入,如肖丽华、赛玉霞、喜彩玲等,为评剧事业做出了贡献。
碧莲花:女,生于年,卒于年,工旦角。她幼年家贫,被父母卖给他人做养女,学习京韵大鼓,后被逼为妓。她在警世戏社唱戏,以《珍珠衫》,《杜十娘》,《黄氏女游阴》等戏而驰名。碧莲花扮相俊美,嗓音清脆甜润,唱腔高亢响亮,音厚气足,刚柔相济。
她继承李(金顺)派的艺术,但并不死模仿。她在一些主要唱段上均采用一个半眼弦,形成了她自己的演唱风格。她的[垛板],[锁板],[搭调],响亮干脆,不拖不带;唱[平板]夺字的[快二六]轻快流畅,一气呵成。她的念白也堪称一绝,由于她有京韵大鼓的功底,上谕善于从语气变化中缓气,形成了她口齿清晰,吐字有力的独特风格。
遗憾的是,她吸食鸦片,最终穷困凄凉,结局与金少山一样。年,贫病交加的碧莲花病死在天津街头。
花月仙:女,原名张筠青,旦角,生于年。幼年拜师赵月楼、碧莲花,长年与碧莲花、喜彩莲搭班演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已成名,在天津以及上海、南京、青岛、东北等地演出,蜚声剧坛,当时被称为“花派”。解放后,在北京市评剧团、中国评剧院当演员,擅演剧目有《珍珠衫》、《桃花庵》、《马寡妇开店》等。
花月仙
花莲舫:女,旦行,生于年,年去世。她初学河北梆子,后改梅花大鼓。年她拜莲花落艺人孙凤岗学艺,后艺宗月明珠。初登舞台时曾与李金顺合演《占花魁》等戏。后在同庆落子馆挑班演出十余年。在津唱红后曾赴东北、华北等地献艺,享有盛名,是评剧史上早期女伶之一。年曾一度应邀到中国剧院授课。代表剧目有《马寡妇开店》、《杜十娘》、《书囊记》、《德孝双全》等。 十年代百代、高亭公司为其录制了不少唱片(现已收集13个剧目的唱片10余张)。传人有花秦楼、花楚馆等。宗其艺者有白玉霜、文金舫等。
花莲舫剧照
花莲舫幼年嗓音纤细,甜美脆亮。为学男旦演唱风格,遂把嗓音放宽追求腔韵醇厚。属男旦向女旦艺术过渡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在继承平腔梆子戏音乐的同时,将梆子、大鼓和杂腔小调融入自己的唱腔中。她的演唱俏丽舒展、速度较快,说唱性强。既有女声音调自然美,又有平腔梆子男旦风韵。形成了字清腔柔、质朴流畅的演唱风格。她的唱腔在某些地方与河北梆子关系密切。如《杜十娘.活捉孙富》中的(尖板)“驾阴风来至在书房门哪”一句旋律,几乎与河北梆子相同。
小白玉霜:生于年,年,评剧新白派创始人,20世纪50、60年代评剧届的领头羊。原名李再雯,5岁随父逃荒到北京,被白玉霜收为养女。经李文祉启蒙,继承了白玉霜的演唱风格。14岁登台演戏,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她的代表剧目有《玉堂春》、《打狗劝夫》、《劝爱宝》、《珍珠衫》等。小白玉霜的演唱圆润隽永、低回婉转,讲究节奏的变化及快慢、轻重的对比,富有独特风韵。
小白玉霜
她的代表作《秦香莲》,在表演上吸收并借鉴京剧、梆子、曲艺等兄弟剧种的长处,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代表作《秦香莲》被拍成电影。从解放后到“文革”前,她参加演出的现代戏有十七。小白玉霜把评剧白派艺术提高和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年12月21日,小白玉霜在文革中含冤死去,时年45岁。
新凤霞:生于年,年去世,评剧新派创始人。原名杨淑敏,天津市人。她六岁学京剧,十二岁学评剧,十四岁开始担当主演。她的丈夫是吴祖光。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新凤霞的剧目有《花为媒》、《 的未婚妻》、《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等几十出。她被评选为亚洲最杰出艺人,荣获首届中国金唱片奖。
新凤霞与吴祖光
鲜灵霞:原名郑淑云,生于年,年去世,评剧鲜派创始人。
年闹水灾,她随母亲逃荒到天津。鲜灵霞的家在南市大舞台对面,聚华升平俩戏院又在附近,几年间,她这种“捋叶子”的方法,学会了不少出评戏。后郑淑云改名换姓叫鲜灵霞。年,正式拜 评剧前辈刘宝山和刘兆祥为师。鲜灵霞的嗓音高亢响亮,音域宽广,清脆响亮,横竖兼备,音韵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她在唱腔上花了大量的功夫,一方面对李、刘两派剧目中原有的唱腔进行加工润色;另一方面为一些剧目重新设计唱腔。她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传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风格。她善演的剧目有《杜十娘》、《锯碗丁》、《井台会》等。年参加天津市首届戏曲汇演时,鲜灵霞演出《井台会》荣获演员一等奖。年赴朝鲜演出慰问 。年应邀赴长春拍摄戏曲电影片《包公三勘蝴蝶梦》。
鲜灵霞《杜十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