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的音乐创作与他的传奇一生
我是为社会而生的,我不愿有任何的障碍物阻止或妨碍我对社会的改选,我要在这人类社会里做出伟大的事实。——聂耳
▲年6月28日,聂耳在上海写给母亲的信
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他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他英年早逝,却在中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留下了讲不尽的传奇。他就是人民音乐家——聂耳!
▲聂耳年,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一个中医家庭,原名聂守信。他的父亲在他4岁那年便因病去世,沉重的生活负担瞬间压向了他那苦命的母亲。好在这位母亲足够坚强,她经过自己的努力,通过了医师资格考试,重新撑起了家里的医药铺,并成为了当时高原古城里唯一的一名女中医。
说起聂耳的音乐之路,不得不从他的母亲彭寂宽说起。
▲聂耳的母亲:彭寂宽彭寂宽是傣族人,从小就喜欢山歌、小调。她平时工作早出晚归,然而也会时常忙里偷闲,给孩子们讲讲故事、哼哼小曲儿。她最常唱的便是玉溪花灯的《走板调》、《全十字》、《扬琴调》......可以说,这些婉转动听的曲调,正是聂耳最先接触到的民间音乐,而母亲对照着吟唱的韵文也成为了聂耳音乐艺术的启蒙教材。
在母亲的影响下,聂耳从小便喜爱上音乐。自小学起,他便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音乐活动,并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学习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民族乐器,以及音乐基础理论、钢琴和小提琴演奏。
▲17岁的聂耳然而,母亲带给他的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启蒙,更重要的是那坚定的意志和高贵的品格。十六岁那年,聂耳从母亲的歌声里了解到了蔡锷的事迹。从那时起,蔡将军在云南维护民主、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壮举在年少的聂耳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守护祖国、投笔从戎也成为了少年聂耳的一大志向。他在年到年间,曾多次参加各种反帝、革命活动,虽皆未果,但也足以体现当时他维护祖国的决心。
年4月,聂耳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伯乐黎锦晖。在黎锦晖的提议下,聂耳被当时的“明月歌剧社”破格录取为乐队练习生,师从乐队首席王人艺与外籍教师普杜什卡刻。也就是从这时起,黎锦晖为其改名为“聂耳”。
▲黎锦晖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是从年开始的。这一年,他因自己言语犀利的文章《中国歌舞短论》被迫离开了“明月歌剧社”,转而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与明星电影公司和天一影片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三家电影公司之一,并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导演、演员和编剧,“国歌”的词作者田汉便是其中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这家公司之前,聂耳曾报考北平艺术学院音乐系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小提琴表演系,却皆未被录取。或许,是命运将他推到了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吧!
▲聂耳(左)与田汉(右)在联华影业公司,聂耳参加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起“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同时也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创作了大量电影音乐。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田汉。
聂耳的第一首电影音乐《开矿歌》是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的主题歌。这部电影由卜万苍执导,田汉担任编剧,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和矛盾。这也是聂耳与田汉的首次合作。
这部影片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洋矿工人的劳动的画面,而这一场景的配乐正是这首聂耳的电影音乐首秀——《开矿歌》。他以铿锵、坚定的旋律,出色地表达了洋矿工人的顽强的精神气质,开创了我国30年代革命电影歌曲的先声。
当时,为了能更好地创作这首歌曲,以及更真实地反应底层人民的生活、劳动状况,聂耳曾亲自去修路的工地上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体验他们的劳苦,并收集工人劳动时演唱的劳动号子。这也反映了聂耳在音乐创作中善用民间音乐和劳动音乐的特点。
纵观聂耳的创作生涯,自年至年间,他共创作了2首口琴曲和35首声乐作品。这也是他短暂的23年生涯中所有的音乐作品。这些歌曲多以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为主。
通过对这些歌曲的研究,可以发现,聂耳的创作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他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