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说说乡村赶戏原创文章

来源:月琴 时间:2024/10/18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https://m.39.net/pf/a_5057514.html

戏是指古代宫中的残酷娱乐,即让死囚或奴隶手持戈戟,在鼓号声中与虎豹猛兽搏斗,后引申为有鼓乐伴奏的舞台表演,又引申为逗乐、开玩笑、娱乐。宋词人陆游在《出游》中写道: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

我们闽西乡村里说的戏是指闽西汉剧,放电影也叫电影戏,吊傀儡叫木偶戏。闽西汉剧,又称“外江戏”,是福建的地方戏曲剧种。它脱胎于湖南的祈剧,又吸收闽西客家方言和民间音乐而逐步形成独具风格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和闽南部分地区,播及台湾、东南亚。它自清代乾隆年间传入闽西,迄今已有多年历史,期间不断吸收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步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20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20世纪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区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闽西汉剧音乐以西皮、二黄为主,并有昆腔、梆子腔、弋阳腔、佛调、民间小调等多种声腔;角色行当有小生、老生、丑、乌净、正旦、青衣、婆角等;以外江弦即闽西人称“吊规”作伴奏弦乐,配之以月琴、三弦、月胡、笛、唢呐、古筝、琵琶及青铜大锣、圆通大鼓等各种乐器,舞台气氛热闹、紧张。比较有名的剧有《大闹开封府》、《百里奚》、《兰继子》、《二进宫》、《贵妃醉酒》等;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小时候的闽西乡村没有什么文化活动,夜生活非常枯燥。那时候天天期盼的就是汉剧团能来乡村演出,或者是公社放演队能来放电影。一旦有演出或放电影,村民们象过年或是办喜事一样,奔走相告,热闹异常。而且不仅仅是在自已村里看,还要走好远的路到邻村的邻村去看,看了一场又一场,其实轮到自已村里看时,已经看了好几场了。就是这样,自已这个村演完到下一个村,在下一个村,还要赶着去看。这个就是赶戏,其实不是看戏,而是看热闹。演戏或是放电影的日子,生产队都会提前一小时收工,以便让大家早点回去吃饭,吃完饭后好去赶戏。去赶戏前,家家户户都要炒豆子或是南瓜子,以便一边看戏一边还要磨牙。那段時间村村都响着咔嘣咔嘣的磨牙声,而且戏场上都是臭屁声,难闻得很,但是大家乐此不彼。

赶戏的日子,我们看过电影故事片《龙江颂》、《在战斗里成长》、《小兵张嘠》和现代京剧《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闽西汉剧有《十五贯》、《天仙配》、《七品芝麻官》等。这些,给我们枯燥的乡村生活增添了许多谈资和乐趣。

在我们乡村里由于科学不发达,还存在许多迷信思想。有的人碰到不顺心之事,一时解不开,也要通过赶戏来解决。也就是你有问题,那就带着问题,找个吉时出门,赶到电影或是戏场,看看能巧遇到什么台词,这台词是吉祥的,那赶戏人就会心花恕放,若是晦气的话,那就心情沉重。虽然是迷信,但在人遇到困难无法解决的时候,也是一种解决办法。这其实不应叫赶戏,而应该叫碰戏,象当今的碰瓷一样。

人生其实也就像赶戏,一场又一场,大家既是演员,也是赶场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