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葫芦笙打歌遇到不同的节日,表演的歌曲不一

来源:月琴 时间:2024/10/1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hj/260665/
葫芦笙打歌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活动,歌、舞、乐三位一体。民间从舞蹈的角度称作“跳笙从音乐角度则称为“打歌”,古代文献称为“踏歌”。葫芦笙打歌自明、清以来,许多地方志、文人笔记和野史中也有记述,如清人桂馥在《游续笔》中记载说:“夷俗男女相会,一人吹笛,一人吹葫芦笙,数十人环绕踏地而歌,谓之踏歌。”云南各地普遍称为“打歌”,“打”就是顿足跳舞的意思,歌就是歌唱。从音乐的角度看,葫芦笙打歌的内容,有葫芦笙吹奏的舞曲,载歌载舞的“笙歌”以及打歌场上演唱的山歌、小调等等。从舞蹈角度看,有一套套完整的葫芦笙舞。首先说一下葫芦笙吹的舞曲吧,曲调大都以舞步而命名,各地俗称“舞有72套,曲有72调”。通过调查,其实远远不止这个数字。舞蹈基本上分为三类:其一是“情绪舞”,主要是表达欢乐情绪的,大多以舞蹈步伐来命名,如《三步舞》《三跺脚》《半翻歌》《全翻歌》《背合背》《双合背》等等。其二是表现生产劳动内容的“劳动舞”,如选山地》《砍山地》绕山地》《点旱谷》《薅杂草》,一直要跳到《割谷子》《谷子》《舂米》《直到抱甄子》,把米饭送到桌子上来请客人吃,表现的是一整套生产劳动过程,在舞蹈中传播的是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其他的劳动舞还有《洗麻舞》《纺线舞》《脚搓小米舞》《邀约调》《赶街调》《打猎舞》等等。其三是“模拟舞”,是模仿动物动作的,如《公鸡打架》《蛇蜕皮》《雁鹅翻山》《猴抓虱子》鸠捡谷子》等等,表现的是诙谐的生活情趣。值得注意的是有的葫芦笙舞曲,不光是指葫芦笙吹的乐曲,过去是用少数民族语唱词的,我们把它叫作“笙歌”。因为是古语,现在一般人听不懂近几十年大部分地区都消失掉了,要尽可能抢救回来,用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翻译,弄清楚词义及规律,逐步恢复。不然大哥的“歌”,就缺少了一项传统内容了。山歌和小调,这是打歌场上的唱调。山歌演唱般为对唱形式,两个歌头用对唱的形式领唱,众人帮腔相和。歌唱时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手牵着手,按顺时针方向,晃动着身子缓缓行进,与古代文献对中原地区“踏歌”的描述颇为相似。此类山歌调非常丰富,典型的是大家都熟悉的“阿苏则”。各地均有自己的代表性山歌调,如:“顺宁调”“缅宁调”“澜沧山歌调”“二里半腔”、巍山的“东山打歌调”“西山打歌调”等等。还有一种是小调,主要是独唱和齐唱形式,词曲相对稳定,流行广泛如“送郎调”“青藤葫芦开白花”“劝赌调”“十二花”“放羊调”等等,词曲基本稳定,唱词以情歌内容居多。不论山歌或是小调,演唱是在穿插在舞蹈间隙之间,跳累了就唱,唱够了就跳。在打歌场上,如此丰富的葫芦笙舞曲、笙歌、山歌、小调,难以数计的大套舞蹈,多姿多彩的舞蹈内容,凝聚着各民族先民们千百年来无限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难道不高吗?打歌时,葫芦笙是主奏乐器,这是老传统。明清以来,受汉文化的浸润,也加入了竹笛、小三弦、月琴等乐器,在巍山县巍宝山文昌宫清代的壁画里,就有生动地展现。一年四季都跳,但主要是使用在各民族的群众民俗活动之中。以年节喜庆时尤为隆重,如火把节、吃新米、贺新房、婚嫁等喜庆的时候,所以葫芦笙打歌在各民族中基础深厚。有的民族丧事时也要跳笙打歌守灵三天两夜,这种打歌称之为“幽打歌”,一般就不嬉戏打闹了,气氛庄严肃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