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钟南山母亲廖月琴厦门第一名媛,学护理嫁穷

来源:月琴 时间:2023/4/6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民国时候的名媛千金,芊芊淑女,典雅温柔,她们或与文人墨客相交甚欢,觥筹交错,或与军阀世子爱恨纠葛,流传至今,在近代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提及名媛,脑海中大概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江南的氤氲雾气,烟雨朦胧中,撑着油纸伞的女子轻轻走过,一袭素色旗袍从眼前消失,留在鼻尖些许淡淡的桂花清香……

然而,有这样一位奇怪的名媛,她含着金钥匙出生,却在最好的年纪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富贵生活,投入到护理学的研读中,从此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她没有让人泪目的爱情故事,她和穷小子的爱情故事平凡而伟大,她就是钟南山院士的母亲,昔日厦门鼓浪屿的第一名媛,廖月琴女士。

千金小姐学护理

似一位少女,正借着习习凉风梳妆打扮,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纵横交错的小路,奇峰突起的日光岩,都是少女身上的点缀,她们在一起就是最和谐的一幅画卷,这就是清新美丽而充满文艺范儿的小岛,鼓浪屿。

清末,东南沿海各地商人慢慢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封锁,带着自己的传统手艺和致富理想跨海出门,下南洋,在外开枝散叶,这才有了今天流落在外的诸多华侨,鼓浪屿廖家就是其中一户。

在当地,有一个名叫廖宗文的竹器商人,他不但有着精湛的做工手艺,还有出色的经商头脑,一家小小的竹器店在他的经营下渐渐发展壮大,廖家在当地也渐渐有了名望。

当时正是下南洋刚刚兴起的时候,廖宗文也是一个有魄力的商人,他放弃了蒸蒸日上的竹器生意,携全部家当,带着自己的四个儿子远赴国外,开始了白手起家的打拼路。

当廖宗文再次归乡的时候,他的财富已经翻了无数倍,他经营的实体经济早就做大做强,几个儿子也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商人。廖家一跃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到了廖家第三代,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小姐少爷,附庸风雅,不必为吃穿所累。

年,廖月琴出生了。

廖月琴的童年时代,正值清政府刚刚覆灭,袁世凯复辟不久后又草草下台,各地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中华大地上战火纷乱,民不聊生。

小廖月琴出身名门,自幼待在闺阁中,学习礼仪和文化,未曾沾染到乱世的些许气息。到了豆蔻年华,廖月琴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一个十足的女人胚子。

如果按部就班地发展,她会是当地最出色的名媛。这在她稍大一点的时候就有了苗头,并未在上流社会露过几面的廖月琴已经有了“鼓浪屿第一名媛”的称号。

但是,廖月琴的选择却让人匪夷所思。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廖月琴见过了越来越多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尤其是南方多瘴气和瘟疫,许多贫苦百姓只能在病痛中痛苦地死去。

这让廖月琴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她必须为残破的祖国和家乡,必须为苦难的同胞们做些什么。

当廖月琴把自己日常的礼仪课转变成医疗护理学习时,廖家人才知道这并不是她的一时兴起。当时,家人们并不同意她的选择。

首先,护理工作在人们眼中就伺候病人的“低贱”工作,廖家虽然没有太大贫富门第的区别眼光,但也不愿意廖月琴辛苦地伺候别人,而且到时候她一定会被当地人指指点点。

其次,当时战火连天,生活在廖家的羽翼下,廖月琴并不用担心太多,但她若是想要系统地学习护理知识,必须离家北上,她的生命安全也没有了保障。

家人们苦口婆心的劝阻并未让廖月琴改变自己的初衷,一向乖巧温柔的她甚至因此和父母吵得不可开交。

无奈之下,廖家老爷子再三确定了廖月琴学医的打算,这才同意让她报考医学专业。廖月琴也没有辜负自己,医院的护理专业,距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当廖月琴离家北上的时候,当地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放着好好的小姐生活不做,非要从事又脏又差的护理工作,廖月琴也成了当地最“奇葩”的名媛。

富家女恋上穷小子

来到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后,廖月琴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护理学的学习中,她如痴如醉地享受着知识带给自己的满足感。

当时,有很多世家子弟借着新思想的风潮来到大学学习。

但他们骨子里却是游戏人间的态度,当这些人看到面容姣好,温柔似水的廖月琴后,都对她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这让专注于学习的廖月琴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家里人也多次写信催她结婚,还给她介绍了一些门当户对的世家少爷,这让本就不满包办婚姻的廖月琴对世家子弟有了更大的抵触心理。

接受新文化思潮之后,廖月琴憧憬的是自由式的恋爱,她十分羡慕自己的姑姑廖翠凤,因为姑姑前些年遇到了自己的爱人,当时正在厦门大学任教的林语堂。

两人摒弃了世俗的门第之别,因为相爱而走到一起,这样相濡以沫的爱情让廖月琴十分羡慕。相较而言,那些每天拼命表现自己的富家少爷,就好像跳梁小丑般惹人发笑。

在廖月琴的同学中,有一个名叫钟世藩的小伙子显得与众不同。

钟世藩

钟世藩出身贫苦,年幼时就失去双亲,成了一个孤儿,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即使每天都要为生活所累,但他还是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知识,最终艰难地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来到这座神圣的学府,钟世藩内心激动不已,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医学理论知识,汗牛充栋的著作仿佛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他全身心扑在书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

钟世藩和廖月琴经常在图书馆相遇,对于这个温柔却有着距离感的女生,钟世藩没有奢望过,在他心目中廖月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但是,随着两人相遇的次数越来越多,廖月琴也渐渐注意到这个同学,经过观察之后,她发现钟世藩对医学著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记录写作,这让廖月琴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廖月琴经常和钟世藩探讨医学知识。

起初,钟世藩和廖月琴谈话时总是不自觉的羞红脸,说话支支吾吾,模糊不清,不过一旦谈到自己擅长的医学知识,他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钟世潘(左二)

在与钟世藩的交流中,廖月琴受益匪浅,她也渐渐为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折服。

钟世藩内心对廖月琴也是喜欢得紧,但他旁敲侧击之后,知道廖月琴的家族在厦门当地很有名望,他低头看看自己一副穷酸秀才模样,只能偷偷将自己的感情藏在心底。

廖月琴并没有太大顾虑,她坚持“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并且勇敢地向钟世藩吐露自己的心意。

听到廖月琴向自己表露感情之后,钟世藩十分开心,他为这个女孩儿的勇敢而震惊,也因自己的瞻前顾后感到羞愧。

就这样,家世有着天壤之别的两人走到一起,成为恋人。

当廖家人得知自家千金选择了一个一无所有的恋人,他们急忙表示不同意,廖月琴对他们的反对没有理会,并且大大方方地将钟世藩介绍给家人,廖家父母见女儿心意已决,只能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钟廖两人工作不久之后就诞下子嗣,夫妻二人绞尽脑汁为孩子取名“钟南山”。

护理兼攻癌症

钟南山出生之后,三口之家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第二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爆发,我国大多数地区受到战火的冲击,为了躲避战乱,他们一家三口不得不加入流民队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有一次,经过长时间的奔走之后,一家人好不容易可以休息一会儿,他们刚刚闭上眼睛没多久,日军的战斗机就袭击了这片区域。

廖月琴藏身之地也没能幸免,青砖瓦房刹那间就成了一片废墟。

死里逃生的廖月琴发现自己的孩子没在身边,很有可能埋在瓦砾之下,她全然不顾日军二次袭击的危险,和母亲一起徒手搬开了一块又一块瓦砾,终于找到了受伤的钟南山。

钟南山小时候

廖月琴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眼角的泪水止不住地流。

经过长途跋涉之后,一家人最终转移到相对偏远安全的贵州,迎来了一段难能可贵的稳定时光,不久后,廖月琴为钟家添了一个女儿,钟黔君。

由于战乱原因,到了入学的年纪,钟南山也只能待在家中,所幸廖月琴和钟世藩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钟世藩医院工作,抚养和教育钟南山的重任就落在了廖月琴的身上。

廖月琴从小受到培养,她的家教对钟南山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钟南山的人格塑造是一股无声的力量,母亲温柔的鼓励式教育让钟南山受益匪浅。

廖月琴夫妻二人和子女

廖月琴夫妻二人都是医务工作者,而且她的两位兄弟也同样学医,钟南山小时候就受到了医学的熏陶。

在他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亲自指导他系统地学习医术,钟南山也不负众望,展露出不俗的医学天赋。

中华儿女视死如归,百折不挠,终于将侵华日军赶出祖国大陆,医院一起来到广州,之后定居于此。

来到广州之后,一家人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廖月琴也不必在家亲自教儿育女,医院工作之外,她还经常研读国外医学期刊,取其之长,补己之短,用医学学术来不断充实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廖月琴专门前往美国波士顿进行深造,学习了国外先进的高级护理知识。

归国之后,医院,有感于同胞受肿瘤病痛影响,廖月琴积医院的创立和建设,是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由于躲避战乱四处奔波,廖月琴年轻时候落下了不少病根,随着年纪的增大,病魔常常折磨着她,但是廖月琴仍然坚持工作在医疗一线,废寝忘食。

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让廖月琴不堪重负,年7月一个平凡的早晨,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年仅56岁。

母亲的离世让钟南山十分心痛,工作闲暇之余,他常常去看望母亲,把自己的心里话说给母亲听,把自己的思念向另一个世界的母亲诉说。

他也没有辜负母亲对自己的期望,在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领域不断耕耘,最终成为一代大家,在非典和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受到国人的尊重。

“年,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那年我19岁。在我的童年和青春期,我花了很多时间和我的母亲在一起。我妈对我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爱,一个是刚毅。”

直到今天,年逾八十的钟南山院士回忆起母亲,眼中还是情不自禁地闪着泪花。

在钟南山院士的回忆中,母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女人,即使自己的生活十分拮据,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免费帮助穷人看病,有时还会赠予衣食。

时隔多年,钟南山院士再次回到母医院,他唏嘘不已,脑海中回想起医院建立时那道坚韧的背影。

“从妈妈身上,我学会了想做一件事,就要全心全意去做。”

年8月11日,由于对新冠疫情防治的突出贡献,对我国呼吸道疾病的重大建树,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那天钟南山院士微笑着,仿佛看到了母亲自豪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轻声说一句:“孩子,你真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