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介绍 >> 正文 >> 正文

微世界里有大乾坤上海爷叔46年

来源:月琴 时间:2022/9/30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detail/

“这么小的琵琶,还可以弹奏,好神奇呀!”日前,一场“大手牵小手”海派工艺美术传承大赛现场,一件件小巧玲珑的明清风格家具、一个个可以弹奏的民乐“小”乐器,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无不感到惊奇。而这些微缩作品的作者,66岁的黄跟宝在自己的作品旁,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解着微缩作品的制作工艺和其背后的文化传承。

从微缩乐器到微缩家具,从小就喜欢动手DIY的黄跟宝,已经和他手里的微缩世界打了46年的交道,至今作品累计不下几千件。

埋头苦干赶制百件微型民族乐器

黄跟宝位于黄浦区牌楼路上的家,不大的房间里,大部分的空间被各种小型机械、工具填满,压刨机、钻孔机、小型铣床……像是走进了一个室内工坊。房间里最显眼的是一个两米多长、一人多高的玻璃柜,里面布置得犹如一个“小人国”,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小家具、小乐器、小物件。

在一张椭圆形的餐桌旁,黄跟宝正在灯下“埋头苦干”,他小心翼翼地将只有1毫米长、紫檀木打磨成的雁柱,安装到一把十几厘米长的微型古琴上。“这些天正在制作古琴,已经完成了两把小古筝,一把16.5厘米长、3.4厘米宽,另一把大一些,31厘米长。”说着,黄跟宝轻轻地拨动起其中一把古筝的21根弦,清冽的琴声随即在耳畔悠扬开来。“明年是建党周年,我打算制作件微型民乐乐器,向党的生日献礼。”黄跟宝笑着说,每件微型乐器的制作周期需要花上三四周的时间,最近只要有空,都在制作这些小乐器。加上之前制作的微型乐器,如今在乐器的数量上,他已完成了大半,品种涵盖了以弦乐为主的民乐二三十种,通过不同用料、不同形式、不同色泽,来体现出民族乐器丰富的种类和款式。

锯了家里小竹椅自制第一把乐器

说起这份几十年的喜爱和执着,黄跟宝很是感叹。儿时的他爱自己动手做玩具,一把小手枪,一个船模,一个螺旋桨飞机,做得像模像样,常是玩伴手里的“抢手货”。“那时没钱买模型,就常去商店的橱窗里看模型,有时向买了模型的小伙伴借来图纸,自己临摹再制作。”黄跟宝说。

父亲有一把二胡,黄跟宝很喜欢,自己也想动手做一把,当看到母亲天天坐着的小竹椅时,他眼前一亮。锯了竹椅,做成了琴筒,又找来铁皮罐头,做成琴皮,花了一天工夫,他居然做出了一把胡琴,不仅能拉奏,而且自带金属声,声音非常明亮。父母知情后起初有些生气,但最后并没有责怪他。而邻居一位会拉“西皮二黄”的老伯看到了这把特别的胡琴,直接让黄跟宝跟着他学拉京胡。受到鼓励的黄跟宝从此喜欢上了拉京胡,更是对自制乐器入了迷。

因为学乐器的关系,十多岁的黄跟宝偶然间在第一百货商店见到了一把小提琴,当时小提琴十分罕见,也很名贵。已然心动的黄跟宝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把。于是他带上了纸、笔、尺等工具开始跑市百一店,隔着玻璃柜台仔细观摩、量尺寸,回家画出式样,再拿着图纸去柜台做对比,一来二去,跑了十几次。

最难的是圆弧制作,经过备料,锯、刨、挖,雕刻琴头,烘烤侧板,装配胶合,黄跟宝土洋结合地用了许多替代品,甚至把制作船模的方法都用上了。经过数个月的努力,一把可以拉奏的小提琴终于做成了。

结缘微缩乐器三破世界纪录

稀罕物引来了邻居们的“围观”,一位会拉小提琴的邻居说:“你这把小提琴,把腮拖放反了,你倒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真是无知者无畏啊。”黄跟宝笑着调侃着自己。就是这样一句“反其道而行之”,让他从此和自制乐器结下了缘。

自制乐器的过程繁琐而枯燥,但黄跟宝乐在其中。在做成不少乐器后,一次他突发奇想,为何不做个小乐器试试呢?于是,他开始尝试制作等比例缩小的乐器,而这时机缘巧合下,他跟随着交响乐团的一位老师学习大提琴。随着对音乐的深入学习,随着他对乐器的越来越了解,黄跟宝自制的乐器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精致,20岁时做成了第一把10厘米长、可以拉奏的小提琴。

年的《吉尼斯大全》记录了一把由德国人制作的微型小提琴,这个“世界之最”身长7.6厘米。当时,黄跟宝已制成一把比它更小的小提琴,可以奏出标准音色,待评审过后,他打破了这项纪录。黄跟宝继续制作,随后以:1的比例制成一把琴长仅3.9厘米的小提琴,再次打破了自己的世界纪录。后来纪录被其他人以2.38厘米长的小提琴打破,黄跟宝接着又制成了1.98厘米长的小提琴,琴声不因身小而减分——面板厚度仅是普通头发的三分之一,4根琴弦细若游丝,琴弦穿在比芝麻还小的弦轴上,但能演奏出不同音调的标准音阶,他第三次破了纪录。

小琵琶、小月琴、小二胡,小提琴、小竖琴、小钢琴,中式的、西式的……黄跟宝用心打造的各种微缩乐器可以“组乐队”了。而不满足于乐器制作,渐渐地,为了给微缩乐器打造场景,黄跟宝又迷上了微缩家具的制作,工作之余,就在琢磨这些小家具。退休后,有了大把的时间,黄跟宝都花在了淘材料、买书籍、制作上,就连出去旅游时,他的心思往往都在逛地摊、淘材料上,每月的退休工资亦是如此,除了留下少部分补贴家用,全部都用在了微缩制作上。

花上一两年做成“一屋子”

在黄跟宝眼里,每一次用心制作,他要挑战的不仅是“小”带来的难度,更是微缩艺术背后的文化。

记者眼前的“书香门弟”里,摆放着明清风格的黄花梨桌案,上面放着迷你版文房四宝,紫檀木的圈椅中间是编织的藤席,后方的多宝架上,每个小格只有几毫米高,小格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小文玩,取下其中一个小花瓶,里面还是空心的,可插下绣花针般的细枝,一旁是一手指高度的雕花盆架,上面摆放着红木小脸盆,外箍“金圈”。只有小手指指甲盖大小的茶杯、碟子、茶壶已经拉坯、上釉、烧制完成,虽然迷你,但是依然可以装水“倒茶”。

另一组“案上云烟”,选用了紫檀、红木、印石、牙、角等材料,再现出明清文案的微缩景观。长宽高仅为3.6×1.6×1.64厘米的文案,有八个抽屉,案上设有各种文房四宝、笔洗、多宝架、梅瓶、佛像、花熏炉。其中花熏炉大小仅如一颗银杏,炉上蟠虬玉龙三条,蜿蜒灵动,还有玉环十八个,环环相扣,每个玉环都能轻巧转动。

“这些明清家具的形制、花纹等都是有书籍可考的,然后等比例缩小,用传统的家具制造手法制作。”黄跟宝说,做成这样的“一屋子”,往往要花上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除了查询各种书籍、图片,静下心来潜心制作,黄跟宝有时也会去故宫等景点看实物摆设,力求还原。

用微缩世界寻觅历史的味道

小桌案上放着一把“细尺”,细看之下,原来是一幅微缩的“清明上河图”,整幅图长度仅20厘米,上面有近千个人物,放大镜下,人物和场景各具形态,栩栩如生,黄跟宝说,这幅“清明上河图”的制作可花了不少工夫,几年时间才一点一点雕刻完成。

为了打造微缩世界,黄跟宝自制了各式各样的“微工具”,不下几十种。就拿刨子来说,大大小小有十来个,最大的不过几厘米长,最小的跟一粒葵花籽差不多。而瓷器是他自己买来高岭土、彩绘颜料等,拉坯、上釉,在自制的小窑里烧制。

惟妙惟肖的微缩世界,非常了得的掌上功夫,已让黄跟宝收获各类奖项、名号无数。但这位豁达的上海爷叔,退休之后,继续沉浸在微缩世界的打造之中,或是约上三五好友,时常在家里一起小酌。“一个人找到自己一辈子的兴趣和理想,这是很幸福的。”黄跟宝乐呵呵地说,“我希望别人看到我做的微缩乐器、微缩家具和微缩景观,能产生共鸣,能想到它原有的历史味道。”对于这份几十年的热爱,他还会继续研究和制作下去,比如微缩家具,打算做成唐宋元明清的系列。

“不为追名逐利,只为让一些传统的东西能够表达出来,传承下去。”黄跟宝这样说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