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一技傍身得偷闲附七绝一首下放时宣传队

来源:月琴 时间:2025/1/1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技傍身得偷闲(附七绝一首)

——下放时宣传队排练琐忆

一、滥竽充数进乐队

我下放的江苏生产兵团,营以上领导多是现役军人,连一级都是原劳改农场干部,兵团战士都是自全省各地的初、高中毕业生。那时没什么文化娱乐活动,偶尔有团部电影队放一场电影,一年不过寥寥数次。大批知青扎堆,总不能除了干农活,就是学毛选斗私批修吧。年轻人精力过剩,需要引导和宣泄,有的营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他们平时排练,逢年过节演一台节目。虽然以突出政治为主,娱乐性极少,但在那个文化生活极度贫乏的年代里,也是聊胜于无,给繁重劳累的体力劳动和枯燥单调的集体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一点活力。

我因为下放时随身携带了一把二胡,于是滥竽充数混进了宣传队。没想到业余爱好能派上正经用途,更意外的是,还成为冠冕堂皇偷懒躲滑的帮手和借口。当时乐队成员多少都有一定基础,看谱可以演奏,比较轻松。最苦的是演唱、舞蹈演员,他们得练功、背台词、排动作等。

二、化繁为简弹月琴

一位领导钟爱《红灯记》,也不管宣传队业务水平和实际情况,要排一出全本京剧。知青全是些毛头小伙和黄毛丫头,初生牛犊不怕虎,艺不高而人胆大。政治任务岂容推诿,热血沸腾地喊着没条件创造条件也得上的口号定了下来。

剧本和总谱可以买到,乐器也算齐备,文场伴奏三大件俱全。拉弦乐器原理相同,京胡、京二胡问题不大,拉不出京剧味但可以将就着拉出旋律。月琴没人会弹,有两位女知青拿出黄继光堵抢眼的精神,自告奋勇现学现用。那时月琴只用两根弦,弹音阶没太大问题,但用拨子弹细密的连续音即“轮”的技巧,却必须有一定的基本功。我想出一个妙法——用钢笔帽代替拨子用,这样弹、拨、轮都比较简单自如,效果也不错。乐器伴奏,总算有点意思了。

三、演员模仿近形似

跟乐队不同,演员身上的担子就很重了。剧本上的舞台提示非常简单,只是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人物表演的具体细节如何,则无从体现。演样板戏是个严肃的政治活动,万不可以随心所欲瞎编胡来。天缘凑巧,《红灯记》电影公开发行,几十个团轮流放。由于只在我们团部放一夜,于是宣传队员整夜不合眼连轴转地反复看。演员分角色带着任务各自跟着电影学,依葫芦画瓢,大差不离地做到了形似。

北方方言里有很多儿化音,吴方言没有。演员里有有很多苏南人,他们差不多都不会发卷舌音。记得剧中有一个桥段:特务严密监视,李奶奶无法把密电码交给磨刀人,如何脱身呢?铁梅说自己可以从床底下钻到隔壁家出去,其中有一句台词:“我还挪开钻过去玩儿过呢!”这个演铁梅的知青总是把“玩儿”说成两个音节。怎么发儿化音,把它读成一个音节呢?北方的知青会说不会教,讲不清原理,只能反复示范,最终效果仍差强人意。

四、往事如烟漾余痕

知青业余文体活动逐渐丰富起来,宣传队不适合长期脱产,于是改为只在需要时集中排练,一般也就是国庆、元旦、春节等时间段。即使这样,一年大约也要占用一两个月时间。回想起来,下放五年,因一技傍身竟少干了不少农活,少吃了不少苦头。每当在大仓库排练时看到战友们或冒严寒、或顶酷暑排队去大田干农活时,内心隐隐庆幸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丝愧疚。

附:七绝一首

下放初知稼穑艰,傍身一技独偷闲。

暮年回首唏嘘事,梦断青春不得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5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