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罗帅的批评净化灵魂被批者无一不服气,

来源:月琴 时间:2024/9/13

纵观罗荣桓一生,其为人处事,上至主席下到警卫员,皆得到认可。四野将领普遍认为罗帅淳朴宽厚,有长者风范。做人做到这个程度,算是完美了吧。此前曾想,这长者风范,到底是什么样的品格?细读历史,笔者认为,在罗帅身上,主要是两点,一是重情义,二是讲原则。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个观点。

(一)重情重义的罗政委:将领来出差,都喜欢去政委那里坐坐

罗荣桓为人非常有亲和力。据身边人员回忆,东野很多将领到总部公差,都喜欢去罗帅那里坐坐。无论有多忙,罗帅都会抽出时间,聊聊天,并且一聊就是很长时间。没有首长架子,没有官话、套话,完全是朋友、兄弟之间的对话。

日本战败投降后,延安电令万毅率部进军东北。接电后,罗荣桓随即把滨海支队司令员万毅和政委王振乾,从前线召回山东军区总部,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从进军东北的重要意义、战略任务、依靠那些力量、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建立根据地,到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做好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做好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等等,谆谆教诲,细致入微。

罗政委还与万毅等人一起研究了部队的行动路线及登陆地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怎么应付美蒋舰艇、如何同苏军建立联系等,十分详尽。

延安在通报中,说东北经济条件比较好,还让进军东北的部队把武器留在原地。俗话说穷家富路。罗荣桓不放心,担心部队在途中及到达东北的初期,人生地不熟,经济上可能会遇到困难。当时山东军区经济上很困难,罗荣桓还是让财政部门准备了几十两黄金,作为万毅部队经费。可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这样的领导,能不让人敬佩和爱戴?直到晚年,万毅在回忆录中还深有感触地说:“罗政委虽然在病中,他还是像妈妈送闺女出嫁一样,对于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替我们设想到了,交代我们怎样做。”

此后不久,延安来电要萧华率部队进军东北。罗荣桓立即从前线召回萧华,也进行了一次长谈,情形与万毅谈话相类似。当时,萧华的妻子王新兰作为电台台长,需要一同去东北。可他俩的女儿刚满周岁,无法随部队行动。

正愁之际,罗荣桓主动说:“我和月琴(罗荣桓妻子)已经商量好了,女儿就暂且留给我们吧。”这一句话,感动和不安,萧华差点掉下泪来。见此,罗荣桓笑着说:“下决心把她留给我们吧,不要多想了……”真是看透了萧华的心思。

但罗荣桓对待部属并非只是这样的关怀,有时候也十分严厉。

(二)罗帅的批评“净化灵魂”:被批评的人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大多还心情舒畅

对于下属犯错误或工作没做好,罗帅也会不留情面地提出批评,并且批评起来非常严厉。但又不同于一般领导的批评,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你知道错在哪里、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等等。被批评的人没有一个不服气的,大多还心情舒畅。

还是以万毅为例。就在上述谈话的3个月前,即年5月,罗荣桓授权万毅组建临时指挥机构,组织4个团的兵力,讨伐伪军张步云等部。计划参战的4个团都是有红军底子的主力部队,并且安排梁兴初、孙继先这些名将担任副总指挥。这是对万毅的莫大信任。

战斗发起后,前期比较顺利,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可后期,万毅有些骄傲轻敌,既不与梁兴初等副总指挥商量,也听不进正确意见,整个战役打了个虎头蛇尾。战后,万毅压力很大,当面向罗荣桓汇报了战役经过,做了检讨,请求处分。

在检讨时,万毅认为后期没打好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骄傲了”。罗荣桓说:这还不够,还应该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骄傲起来的,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骄傲起来?”这一问,把万毅给问住了,涨红了脸。

随即,罗荣桓耐心地帮他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战役初期取得一定的成果后,开始盲目自信,把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奋战和梁兴初等战将的出色指挥,不知不觉地“归功到自己的聪明才智上”,因而骄傲起来。进而严肃地指出:这是思想上唯心主义作怪,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工作上稍有成绩就忘乎所以了”。

应当说,这话说得很重,可谓震耳发聩,切中要害,直指思想根源。对此,万毅感触极深,“心里豁然一亮,觉得又多懂了一些革命道理”。

同样在回忆录里,万毅是这样说的:“几十年来,这些铿锵的语言,经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净化我的灵魂,激励我不断前进。”

(三)偶有瑕疵,不失其伟大

从万毅身上这一正一反的事例,可见罗帅为人处事原则,也是其长者风范的具体体现。笔者每每看到这些史料,不由深深感叹罗帅的领导艺术。对比现今一些动不动只会训人的领导,真是天壤之别。同时也赞叹万毅将军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

罗荣桓一生待人宽厚,处事公道。或许因为如此,有时候也难免失之过宽。唯一的例子,是年底对湖西“肃托”事件主要责任人王凤鸣的处理。

王凤鸣在红军时期曾是罗荣桓的警卫员,是经历过长征的干部。在湖西“肃托”中,王凤鸣胆大妄为,欺上瞒下,手段毒辣,整肃了很多干部。其行为已经不是简单的犯错误,而是犯罪。

得知“肃托”事件消息后,罗荣桓及时赶到湖西,制止了“肃托”事件,解救了很多干部。但认为王凤鸣年轻、不成熟、被人利用,只进行了严厉批评,没做任何组织处理,继续担任原职务。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上级接到湖西“肃托”事件报告后,于年2月做出正式结论,决定对王凤鸣做出严肃处理。得此消息后,王凤鸣叛变投敌。这个教训应该是比较深刻的。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即便圣人也不例外。瑕不掩瑜,把这件小事说出来,更让其形象更加真实和丰满。长期以来,很多人似乎习惯了非白即黑的人物评价。实际上,人无完人才是正常状态。一生不犯错的人,应该没有。对历史或历史人物,应当还原其真实的一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后人才有借鉴意义。

(加盟作者:桅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