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优势 >> 正文 >> 正文

老北京店铺门前的各类精美绝伦幌子

来源:月琴 时间:2023/5/16

大家好,我是京师玩儿主,今儿和各位聊聊,老北京店铺门前的各种精美绝伦幌子。

幌子也叫望子、帷幔,又名“市招”或者“招幌”。在过去,幌子是各大店铺招揽顾客上门的标志。他们大多悬挂在店铺门外高处,作为商店的招牌,表明店铺经营性质和表明商店所售物品或服务的项目。其为汉族的一种商业民俗。起源也不得而知。

旧时,大街两侧的商店门口儿,都是各自店铺的“幌子”。这些幌子都是千百年传流下来的,它们有其固定形式,比如有些幌子很直观,有些就要靠猜。分析起来大致可分为“实物幌子”、“形象(模型)幌子”、“象征幌子”、“文字幌子”四大类。

1、这实物幌子是用的最多的。它就是卖什么挂什么。如卖棉花的,就在门前房檐下悬挂着用棉花制成似灯笼样的棉花实物幌子;卖锣鼓的,就把小钹小锣穿成串儿,下面坠上红绸子条儿,挂在房檐下;西四砂锅居白肉店的实物幌子,就是门前摆着个大砂锅。在西花市大街卖假发的“合义永”商铺,门前就悬挂着假发。木梳铺的幌子为挂悬着的一串木梳。

2、模型幌子。有的店铺不便把实物挂起来当幌子,于是便制成以商品或实物的模型,并把它们或摆或挂于门口儿,从而吸引主顾儿。如:以售卖胡琴、弦子、琵琶、月琴为主的胡琴铺,其店幌子为一琵琶形的木板。笔铺的幌子为一只以木制的大笔头。钟表或精修钟表的铺面,门前挂一大木表,用来做幌子。

3、象征性的幌子,它是用某种代表或寓义着本行业的象征物,作为幌子使用的。如:切面铺,其幌子为在一扁圆形的罗圈物上,糊上金纸或银纸,下垂红灯花纸条。罗圈象征煮面条的锅,垂条儿则象征面条。还有的用一块宽约尺余的木板,下垂二尺左右的纸条,纸条黄、白两色,白色表示卖切面,黄色表示卖杂合面。木板上刻有双桃,表示卖蒸食。还有油店的幌子系一黄铜所制的圆形壶,近似火锅,下系幌绸,并缀一枚“古老钱”。老字号同仁堂药店曾以一个铜人为店的标志性招幌。

4、牌匠、文字性的幌子。文字幌是旧京时商铺的重要标志,除有写明字号外,还有写在店铺门窗和墙上的文字幌。老北京的酒、茶、药、书、帽、鞋、布、米粮店铺的门前,都书写着自家经营商品的文字广告,以作招牌。

在过去,悬挂幌子的益处在于,让过路人远远看到后,就能知道此店铺是做何生意的。而有的实物因本身无法悬挂,店铺掌柜则巧用心思,悬挂一种能让过路人产生联想的幌子,即通过它能联想到所要出售的货物。如油盐杂货铺中的油,不能悬挂,就只能悬挂对应的油瓶,作为幌子。

这些幌子在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旧时代,可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只要这些顾客望见幌子就知其意,便可大胆跨进店门,不必向别人打听。过去老北京各行各业的幌子,多的无法统计。下面儿再说几个例子:

过去酒铺的幌子上一般要挂一个红葫芦,并且上面要插一支红布小三角旗。这多指城外关厢、四乡八镇、农村小酒馆和临大道的酒摊儿。而城内的批发酒店不挂这种幌子。早些年,如前门珠市口的酒铺,是用一个猪尿脬作酒幌子,后来酒铺也改用个葫芦作幌子。过路人一看便知此店为酒铺。因为过去葫芦经常用以装酒,遂有酒葫芦之称。关于酒葫芦装酒的传说在我国不胜枚举,如吕洞宾的小酒葫芦,林冲大枪杆上的酒葫芦,还有八仙之中李铁拐既能装药又能装酒的大葫芦等等。

过去中药铺的幌子,一般是木质的,其上面有两个黑色的大圆心,代表着两块儿膏药。这幌子,上、下分成两个三角形,上面一块是整形,下面儿衔着一个铁钩儿,铁钩儿连接着下面的三角形。下面三角形的底部,坠着一对双鱼形的金色木雕,下端系在地面上。此幌子,往往是在门外左、右各悬一挂。

刀剑铺行业,在过去的老北京主要集中在前门外打磨厂附近。有一些武术家或者锻炼身体的顾客会光临这种店铺。为了吸引顾客,有的刀剑铺用绳子把刀剑串联起来,悬挂在门前。不过这些应该是一些刀剑的模型而非真刀真剑。不然,有一些不抬头看路的人经过,恰巧正上面刀剑掉落,后果就严重了。

颜料铺行业的幌子,可以说是相当的特殊。它们一般要在店门外上方设置一道横铁杠,在杠上吊装八到十二个小铁环。铁环的多少,主要是根据店堂面的宽窄而设定的,如一间、两间、三间门脸儿分别挂不等数量的铁环。在每个铁环的下面吊挂一支直径约二寸、长约二尺余的圆木棍。木棍将被漆成绿色的,而上下两端约二寸五处,漆成寸宽的金漆圈,而两圈中间将漆成红、黄、蓝、紫、金、银色的细圈。顿时呈现给路人一种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感觉。因此,老北京有句歇后语为“颜料铺的幌子——花棒槌”,用它来形容假充内行人的外行。

老北京鼓楼前的一条街因烟袋铺多集中在此,被称为烟袋斜街,后来逐步向全市各大商业区扩散。在繁华的崇文门外就有天合成、双天成、东天成六、七家烟袋铺子。其中在老北京的所有烟袋铺中,又数前门外西打磨厂路南的西天成烟袋铺最为出名。这主要是它那悬挂在铺子前面的幌子,是着实赚足了过客的眼球。它的幌子正是门前挂着的一杆烟袋。但与众不同的是,这杆大烟袋却是北京市最大的烟袋幌子。其足足有四寸五粗、二尺七长,并且在两端分别还有大白铜嘴和大白铜烟袋锅。在当时的老北京城里,这架势,可以说是相当的醒目。

旧时,商业店铺的幌子,设计的,都很是艺术,街道两旁的琳琅满目的各种幌子,使街市构成了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也装点了“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这些设计虽算不上是什么名家之作,但也能算是精心考究了。关键是这幌子赋予极为神圣的意义。从前人们都认为幌子能招财进宝,是财神的化身,因此,开业、年末都要祭幌子。祭后还要在幌子上加一份纸元宝、黄钱、于张等敬神的“钱粮”。平日挂幌子时,亦谓之为“请”幌子,尤其可见对其的尊敬之情。

此外,有的店铺幌子在史书上或民间还有些传说。例如:旧时自家挂牌应诊的大夫自称为“悬壶济世”。并有的真在门前悬把壶,以为招幌。据《神仙传》记载,东汉时,市中有一卖药者,常悬一壶于屋上,晚间则跳入壶中隐其身形,人莫能见,因以得名“壶公”,并谓今世所有召军符,召鬼神治病玉府符,凡二十余卷,皆为壶公所作,故总名“壶公符”。就是根据这个民间传说,故此,旧中医悬壶,意在表示其为妙手神医。

在老北京,各行各业的门前悬挂或放置自家各具特色的幌子。其式样、色彩和制作材料,不仅有布幌,还有木头或金属类制成的。其或简单或复杂的代表了这一行业的特点。它们有的直观,一目了然;有的一眼难以辨别,但稍微一想,便豁然开朗。幌子不只是一个行业的代表,更是老北京文化的一种体现。为招揽生意,各商户在店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烙印,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现如今,看惯了从新修建一番后的老街,一水儿整齐划一的店铺设计,虽说多了些商业的气息,但却感觉少了些精气神儿。真正的老北京,看看那时的店铺门前的“装潢”。您不觉得很有味道吗?

节目的最后还有一些幌子的汇总图片,它们是清末北京民俗画家周培春所绘的。一会儿各位可以看看。好了,今儿就先和各位聊到这儿,咱们回头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4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