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己酉月丁巳日(即公元年9月27日)。话说十三朝古都长安,城南有一处最是风流雅致之地紫风阁,原为唐代郭子仪园林遗址,如今园林犹在,草木葱茏,旧时人物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无处可寻。可喜者此处现又有一处最是诗书蕴藉之地—秀秀书院,足供诸位雅士悠游于红尘之外,寻幽探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秀秀书院辩经会现场实况
辰时。先生照例太极研习的时间。
太极是中国道家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范畴,就迄今所见文献看,初见于《庄子》,后见于《易传》,庄子之后,后世人们据《《周易·系辞》相关“太极”的论述而逐渐推演成熟的太极观念,着实吸收了庄子混沌哲学的精华。
同庄子浑沌哲学一样,太极观念这种迷离恍惚地看待万事万物的现象和本质的人生态度,以及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实则包涵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至德和自然规律,不为外物所拘,“无为而无不为”,最终到达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
秀秀书院雅士太极研习
巳时。研习瘦金书正当其时矣。
“瘦金书”为北宋宋徽宗所创。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夏日诗贴》、《怪石诗贴》《牡丹》、《风霜》、《大观圣作碑》、《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楷书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童贯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而《草书千字文》作于宋徽宗40多岁,属于狂草,笔法洒脱,一气呵成,足可见其书法功力深厚。宋徽宗的瘦金书多为寸方小字,而《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秾芳诗帖
午时至申时。茶道、古琴、香道艺术课程各各进行。
秦腔图片欣赏
连雨之秋,颇有愁人之态。书院一早寂静,近午时“大师姐”春春冒雨而至。先生正自弹自唱《忆长安》,恨无人共,此时恰似得了救星一般。春春于是静坐于先生对过,两人对弹《忆长安》。此曲因秦人所做秦曲,辗转离合间颇富秦声秦韵。春春想是近日于家中十分苦练,始有今日之成,又因素日极爱秦腔一道,是故复奏此曲,间有哼唱,竟俨然大得其中意趣耳。方方亦因大师姐之至,兴起几日未曾达之心愿:“无由煎一盏,递与爱茶人。”两人取水焙茶,煎之成汤,茶烟轻扬时,先生、舒舒、西西诸人亦循香而来,遂得举杯共饮之乐。饮茶之余,因又谈起《忆长安》一曲,先生、春春、西西又皆为秦地秦人,是故秦腔唱段又成一话题矣。先生来一句“你把咱的大黄狗卖了做啥?”(出自陕西眉户剧《张连卖布》),诸雅女闻之尽皆掩口而笑。后《梁秋燕》、华阴老腔亦陆续成谈,三位秦人不免眉飞色舞,东北舒舒、壮族方方摇头瞠目,未知所云。好玩之至也哉!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经历代人民创造而逐渐形成,以关中方言语音为基础,特别是泾河、渭河流域诸县的语言发声为“正音”。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是相当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乱弹一词在中国戏曲声腔中的含义很多,过去曾把昆曲、高腔之外的剧种都叫乱弹,也曾把京剧称为乱弹,还有的剧种也以乱弹命名,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但是,更多的仍用在以秦腔为先、为主的梆子腔系统的总称上。
琴中吕布,果如吕将军之英武乎?
半日未见先生,回来才见施施然抱一琴在怀中。启之视之,英豪阔大若奇男子,舒舒先就喜欢非常,拿了护琴膏忙不迭护理起来,先生笑吟吟语于西西:此琴交汝,可着实爱惜。西西拨弦勾挑,只觉浑厚宏壮,隐然蕴庙中庄严之意,遂欣欣然开言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即以吕布名之何如?后方方、春春见了,亦喜之不胜。“人生自是有琴痴”,诚非虚言也!
至酉时,又是每日照例的辩经会。今日辩经会题为《诗经小雅·出车》,是一位武士自述他跟随统帅南仲出征及凯旋的诗。当时西周面临的敌人,北有玁狁,西有昆夷,为了王朝的安定,周王朝曾多次派兵征讨。以南仲为统帅的这次征讨,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此诗可谓是这场战争的实录。
宋代朱熹《诗集传》评曰:“赋也。此劳远率之诗。追言其始受命出征之时,出车于郊外,而语其人曰:我受命于天子之所而来,于是乎召仆夫,使之载其车以行,而戒之曰:王事多难,是行也不可以缓也!”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有云:“此诗以伐玁狁为主脑,西戎为余波,凯还为正意,出征为追述,征夫往来所见为实景,室家思念为虚怀。头绪既多,结体易于散漫。……唯全诗一伐玁狁,一归献俘。皆以南仲为束笔。不唯见功归将之美,而且有制局整严之妙。作者匠心独运处,故能使繁者理而散者。”“(一、二章)讲出征,先齐也。写车旂仆从之盛,是一篇点兵行。(三章)王命南仲,仲传王命,两命互写,郑重之至,赫奕之至,是全诗警策处。(四章)以上了一事,此下又生一事。以事之曲折为文之波澜。(五章)忽从其室家一面写未能即归,事愈闲而文愈曲矣。玁狁是正义,西戎乃余波故曰‘薄伐’。(六章)须看他处处带定南仲,章法自能融成一片。末仍归重玁狁,完密之至。”
秀秀书院雅女品茶
原文: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1。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2。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3,建彼旄矣4。彼旟旐斯5,胡不旆旆6?忧心悄悄7,仆夫况瘁8。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9,旂旐央央10。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11,玁狁于襄12。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13。今我来思14,雨雪载途15。王事多难,不遑启居16。岂不怀归?畏此简书17。
喓喓草虫18,趯趯阜螽19。未见君子20,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21。赫赫南仲,薄伐西戎22。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23。仓庚喈喈24,采蘩祁祁25。执讯获丑26,薄言还归27。赫赫南仲,玁狁于夷28。
注释:
牧:城郊以外的地方。
棘:急。
旐(zhào):画有龟蛇图案的旗。
建:竖立。旄(máo):旗竿上装饰牦牛尾的旗子。
旟(yǔ):画有鹰隼图案的旗帜。
旆(pèi)旆:旗帜飘扬的样子。
悄悄:心情沉重的样子。
况瘁(cuì):辛苦憔悴。
彭彭:形容车马众多。
旂(qí):绘交龙图案的旗帜,带铃。央央:鲜明的样子。
赫赫:威仪显赫的样子。
襄:即“攘”,平息。扫除。
方:正值。华(huā):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
思:语助词。
雨(yù)雪:下雪。涂:即“途”。
遑:空闲。启居:安坐休息。
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喓(yāo)喓:昆虫的叫声。
趯(tì)趯:蹦蹦跳跳的样子。阜螽(zhōnɡ):蚱蜢。
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
我:作者设想的在家之人。降:安宁。
薄:借为“搏”,打击。西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喈(jiē)喈:鸟叫声。
蘩(fán):白蒿。祁祁:众多的样子。
执讯:捉住审讯。获丑:俘虏。
薄:急。还(xuán):通“旋”,凯旋。
玁(xiǎn)狁(yǔn):北方的少数民族。夷:扫平。
秀秀书院雅士习琴:海南舒舒
译文:
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从周王的宫殿里传出命令,听从国家召唤我到这里来。召唤我的仆从马弁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同上车到前线。国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们务必紧急赴难勇向前。
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后军列队静候在都城门边。遍布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顶端。那些绘有龟蛇鹰隼的大旗,无不在浩浩风中猎猎招展。此去安危胜败我忧虑不安,马弁随从尽带愁容与忧颜。
周王给南仲大将军发号令,派他去遥远的朔方筑防城。众多战车一齐出动响嘭嘭,旗帜漫空飞舞斑斓又鲜明。周天子给我们颁下严号令,火速赶往那朔方修筑防城。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率军出战把玁狁一鼓荡平。
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国家安全危机多灾又多难,无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难道我们不苦苦思念家乡?只是我们敬畏天子的诏命。
无名虫在草丛里嘶嘶鸣唱,蚱蜢轻灵地跳跃在草尖上。妻子已经好久没见我的面,一副忧心忡忡的可怜模样。可以想像得到她见我归来,那渴盼躁动的心必将安放。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归国途中顺便把西戎扫荡。
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黄鹂鸟儿尽情地卖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闲地采撷香蒿。抓捕审讯割掉左耳的俘虏,收拾停当就急急忙往家跑。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来清剿。
赏析:
《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诗人把精拣出的点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凯旋归来献俘虏等主要情节巧妙组合,一统纷杂头绪,构筑成篇,并选取不同角度叙述,以主带次。既有条不紊地展现事件发展全过程,又避免了罗列事件之弊。这种结构使诗章布局严整,凸显主题的同时使诗歌曲折动人。
诗的前三章描写战前准备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说“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们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苍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写军行至“郊”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焦急紧张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归来的情景。在这一部分里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家中之人从“未见君子”之“忧心忡忡”到“既见”之喜悦安心的转变,更是施展想像,从另一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战事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