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域的节日宴会里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徽州丰收宴
黄山脚下的歙县是古代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歙县境内有全长约百里的新安江山水画廊。
橘子成熟的季节,满山满坡的橘树硕果累累。歙县也是黄山贡菊的主产区,白菊如银黄,黄菊似金。一块块黄的、白的菊花田,点亮了深秋的田野,秋色如许,自然吸引了大批游人。
歙县三阳镇三阳村位于歙县东北部,地处皖浙交界处,这里盛产茶叶、菊花、山核桃、笋干等农特产品,也是徽杭线上闻名的民俗文化之乡。
每年秋季丰收的时候,三阳村的村民们都会举行活动庆祝丰收节。如果游客这个时候来到三阳,那么好客的村民一定会邀请你品尝歙县地道的山野风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三阳村的一品锅宴。
一品锅是徽州招待贵客的一道名菜,在今天皖南一带的乡村,每逢四时八节、婚丧喜庆,都时兴“吃锅”,吃的就是一品锅。
为了接待旅游团及重要宾客,一品锅宴的举办地一般是在始建于明代,距今四百多年的洪氏宗祠叙伦堂。
从祠堂落成至今,三阳村村民一直日常使用。根据《洪氏支谱》记载,洪氏先祖洪社大,在明朝万历年间创建了这个祠堂。从明朝晚期到今天,叙伦堂历经四百多年光阴,见证了人世沉浮。难能可贵的是,今天歙县古祠堂的保护不仅保护了建筑本身,也保留了祠堂原有的生活气息。
一品锅宴的准备需要提前三天进行,厨娘们默契配合,有人做豆腐,有人泡笋干,有人炖了红烧肉,各有分工。
做丸子的肉馅儿需要手工剁碎,并在其中掺了些许豆腐,这样更便于烹煮,也可使制成的肉丸儿丰厚滑弹,不太油腻。丸子一个个用手搓圆,而排列在锅盖上的柔软的丸子如何下锅,这方显厨娘的手艺。一品锅里的豆腐不用刀切,而用手掰,豆腐被掰得歪歪扭扭并不美观,但其间却自有玄妙。
祠堂廊檐下,铁锅整齐排列,当小锅热锅后,首先放入几片洋葱,摆锅正式开始。首先进场的是辣煮的白萝卜,色白莹润的萝卜是肉菜忠诚的配角。但经一番小火慢煨,萝卜也会翻身,成为比肉还好吃的主角。再放入的是豆角干,新鲜的豆角脱水干制,会让他像香菇一样魅力大增,鲜味成倍增加。
之后是掰开的豆腐和香菇,由于豆腐是掰开而不是切开表面多角而粗糙,这样可以更好地吸收油脂和汤底。
之后要放入红烧肉,经过长时间炖煮,土猪肉做出的红烧肉肉质酥烂,鲜香浓郁。
接着放入的是制作最为费力的笋干,笋干味道鲜美,但是要经过长时间泡发,细细撕开成片,再快速炒制。
一品锅最上面是环绕一周的肉丸,圆润的丸子意味着团圆,撒上豆腐丝和蒜苗,这样一品锅的摆锅才终于大功告成。
一品锅也叫“胡氏一品锅”。徽州人胡适任北大校长时,曾用家乡的一品锅招待美食家梁实秋,而梁实秋对一品锅的评价是“一品锅、三五七层花色多,品其味、离桌不离锅,味道极好。”
三阳镇叶村有一个传统民俗杂技表演项目“叠罗汉”。据《罗汉谱》记载叠罗汉共有66套程式,最完整的叠罗汉仪式仅在闰年元宵节凌晨才能上演,日常只表演部分程式,参演人数也在10人左右。
叠罗汉传说源于明朝,为了纪念解元寺的和尚,感谢他们一直守护着叶村百姓平安吉祥。
表演揉和了戏曲、舞蹈、杂技等多个元素,同时带有鲜明的徽州色彩。叠罗汉的招式中最常见的是模仿徽州代表性的青石牌坊。叠罗汉技艺祖祖辈辈在叶村传承着,从未间断。
歙县溪头镇的竦坑村与胡适的家乡绩溪上庄村接壤,每逢农历十月十五这一天,当地有一个流传几百年的只有竦坑一个村子过的神秘节日——庆熟节。
同一季节,同属一个文化区,竦坑过庆熟节也少不了一品锅。不过竦坑村的一品锅内容和三阳村的有些不同,招待宾客的一品锅以豆腐包、辣椒包代替了丸子,其间更有鲜美的粽子佐餐。
庆熟节的过节规矩很特别,这一天来的都是客,进门就可上桌,品尝完一品锅,吃完还要带走一串粽子,这种风俗自从村子初建就延续着。竦坑村民,年年都以这种最纯朴的方式热情待客。
豆腐包、辣椒包与红烧肉,农家自制豆腐、笋干和干豆角等农家菜放锅里一起炖,是庆熟节期间每家八仙桌上必备的一道主菜。
晚饭时分,家家户户,人来人往,高朋满座,对于慷慨的主人来说,客人们带来的市场信息可能比礼物更为重要。因此,古老的庆熟节在今天又有了汇聚信息,盼望增收的新意义。
晚饭后,庆熟节进入最高潮。附近汪满田村的鱼灯队将绕村表演古老的嬉鱼灯巡街。汪满田鱼灯是黄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几百年的传承历史。在工艺上鱼架全部采用毛竹青片,所用的纸都是棉纸,韧性强,不易破损。大型鱼灯头上饰有“王”字,长约五米,共分三节。摇头摆尾,活灵活现。
各家各户要准备迎接鱼灯了。首先要燃放烟花爆竹,再祭拜头鱼。这时鱼灯队伍在头鱼的带领下,依次对村民点头行礼。夜幕下,美丽的鱼灯仿佛可以在天上飞,在水里游,如梦似幻。
尽管节日过后还将远行,但家乡淳朴的民风,特别是热闹的节日,永远是游子记忆深处的种子,等待着一朝发芽和落叶归根的时机。
一直以来,中国人都习惯用宴会、灯会来庆祝节日。徽州的丰收宴传递的是普通农家对风调雨顺、家道殷实的渴望。
楚雄长街宴
距离徽州两千公里之外的云南楚雄彝乡举办的千人宴则是为新年祈福。这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每年冬至这一天,全州都会举行盛大的长街宴。
地处云南昆明和大理之间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每年冬至日会迎来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彝历新年。
每逢新年,云南楚雄各地都会举行彝族长街宴。其中,彝人古镇社区的彝乡千人宴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场面最热闹的长街宴。
彝族传统长街宴也叫“街心宴”。过年的时候村寨聚餐,人们把桌子摆在街道上排成长龙一起吃喝娱乐,这就是长街宴的来历。彝乡千人宴也被称为千人饮宴、万众欢歌的“民族狂欢节”。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中部,是全国三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州内有彝、汉、傈僳、苗、傣、哈尼等26个民族。现在在楚雄的常住人口中,彝族约占全州少数民族人口的80%。
举办彝乡千人宴的场地彝人古镇。此刻古镇四处已经张灯结彩,清洁一新。年彝族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年迎接新年的气氛比往年更为浓烈。
厨房里一片忙碌的同时,彝人古镇的梅葛广场上,彝族丰收的祈祷也开始了。这场祈祷丰收的仪式是在新年之际感谢祖先并迎接天神下凡一起过年的意思。
在梅葛广场正中,是一根彝族的祖先神柱,四周围绕着一圈动物的铜像,有老虎、蛇、穿山甲、猴子等等。
这些动物其实是彝族古老而独特的历法,叫做彝族十月太阳历。这里的每一个神兽都对应着一个特定的月份,而黑虎被列为第一个月份的代表,最为尊贵。
彝乡千人宴上要用的蔬菜数量巨大,所以使用的是元谋县的蔬菜。楚雄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元谋县,被誉为天然温室,和金沙江边的大菜园,有“南元谋、北寿光”之称,是全国著名的冬早蔬菜产地。
十二月底,楚雄早晨的气温只有五六摄氏度,太阳刚升起不久,地里的蔬菜上还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霜,实际上是一层晶莹的冰晶。等一会儿太阳出来以后,气温又将会迅速抬升至16到17摄氏度。这层霜恰恰是很多蔬菜变得更加可口的重要原因。
一千七百多年前,西晋陆机提道,“舒茶苦菜生得霜,甜脃而美。可见,霜降对蔬菜的影响。十字花科蔬菜中,如油菜、大白菜、萝卜等霜降之后,味道由微苦变得甜脆,风味更佳。美食离不开好的食材。十二月到云南楚雄,最值得品尝的应季农产品,正是经过霜打过的萝卜和白菜。
在云南楚雄,每逢大型节日、过寿、宴请,山羊是必不可少的佳肴。传统吃法就是全羊汤锅,全羊汤锅重在一个“全”字,它荟萃云南黑山羊的全身之宝。羊肉、羊头、羊角、羊血、内脏等连皮带肉都入汤锅炖出后,羊皮的香,羊肉的鲜、羊肚的脆、羊血的嫩、羊蹄的韧,各种滋味烩于一锅,让人大呼过瘾,吃羊汤锅也是楚雄人家招待客人的最高礼遇。
祈祷丰收的仪式结束后,彝乡千人宴掀起了第一波热闹。彝族酒歌队开始为嘉宾游客们敬酒了。互不相识的客人们,在热闹的气氛下并肩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感情。
下午三点,彝人古镇的主街上穿着民族节日盛装的彝族同胞,组成了一支几百人的迎宾队伍。随着高亢激昂的唢呐和过山号,浑厚恢宏的声响,彝乡千人宴正式开始了。
动听的月琴弹起来,开心的舞跳了起来。龙腾狮舞、大鼓铿锵,彝乡千人宴开场,即以浓郁的民族风情,热烈地欢迎着四方嘉宾的到来。
彝乡千人宴千人宴的宴会场地一共有两块,一块场地是露天宴席,低矮的宴桌围着8到10人,客人们坐在小板凳上吃饭。在这里可以体验地道的长街宴,另一块场地是一座环形的水上吊脚楼,水面中央是水榭歌台,坐在吊脚楼上可以看到佐餐的表演。
这时候,彝乡千人宴掀起了第一波热闹。彝族酒歌队开始为嘉宾游客们敬酒了。互不相识的客人们,在热闹的气氛下并肩而坐,边饮酒、边吃肉、边叙感情。
夜幕降临,气氛热烈奔放的祭拜火神,万人热舞就要开始了。彝族是崇尚火的民族,在篝火旁,在神秘的气氛里,人们仿佛穿越了历史,收获到远古彝族同胞感恩大地的信息。
万人起舞,千人同醉,举镇欢歌,这注定是一个欢乐的不眠之夜。从徽州的丰收宴到楚雄千人宴,中国民间多彩的大宴会,无疑是观察中国乡土社会极为有意思的窗口。
悠久的历史文明,哺育出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宴会文化,中国人的礼仪形式、季节交替时举行的各种祭祀、典礼对自然的崇敬,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家庭与亲族的人情往来都融会在这些热热闹闹又风格各异的宴会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1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