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临淄有个督府村,四平腔传唱百年

来源:月琴 时间:2023/12/12
白癜风诊疗规范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102015.html
督府村曾经的村名是太平庄,寄托了普通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周代建村,明朝的时候一个叫陈济的巡抚路过这个村,因村中某巷为前朝都督大人故居,古风犹存,洁净优雅,故赐名为“督府巷”。督府巷位于齐故城西,渑水河西岸。渑水由南向北,经长胡同、督府巷、东石桥、邵家圈。旧时这里是一片湿地,水清鱼多,盛产稻荷。渑水发源于临淄齐故城小城西,至王青庄南分为两支,北流经广饶入博兴者为渑水,西流经梧台入画水者为系水。民国九年《临淄县志》载:“渑水与系水同源。”古时此处平地出泉,泉流汇聚成池,称申池,邻近城门亦称申门。北宋王辟之著有《渑水燕谈录》。一个源头的两条水系,在带给两岸成千上万劳动人民丰衣足食的同时,也创造和繁衍了丰富的文化,同时也永远载入了齐国史册。督府村街景督府附近古迹众多,齐文化遗产丰富。村南低洼地带有战国、汉代烧制瓦当的制陶遗址,所出瓦当纹饰繁多,有树木双兽纹、四鸟纹,颇具地方特色和研究价值。督府村的四平腔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戏种,开始于清朝末期,从“周姑子”戏演变而来,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督府四平腔的前三代传人全部为男性,从第四代开始,才有女性参与表演。督府村四平腔没有正式的曲谱和剧本,多年来全部靠老艺人口、手传承,传人李心田在晚年时曾经将戏词和情节全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督府四平腔剧场四平腔产生于农村基层,流传于群众,完全是村民自编自演的民间戏种,在唱腔上保持了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以民间小调为基调,高亢嘹亮,尤其是其中的哭腔,完全采用了百姓哭丧时的腔调,听起来婉转悲切,既自然熟悉,又声声惊心。四平腔的念白,则是京剧念白的方式,服装业与京剧服装相同,是地方小调与全国大剧种融合而成的一个民间戏种。四平腔从清末到现在,唱腔不断完善和发展,曲牌有《四平调》《娃娃调》《哭腔》《刨》《干谷楂》等。《四平调》是四平腔的主要调式。《娃娃调》轻松活泼,如小河淌水。《刨》调介于说和唱之间,一般是剧中角色向观众表达心理活动的道白。《哭腔》分为打悲和哭腔两部分,打悲就是哭腔的叫板,用铺垫的方式将后面的哭腔带入。《干谷楂》是念白的一种,一般是男性丑角表演,以快板的形式,表现轻松活泼的气氛,语言押韵,幽默风趣。四平腔的伴奏乐器主要是坠琴和月琴,另外还有堂鼓、钹、鼓板等乐器,坠琴作为中原地区特有的乐器,与四平腔高亢激扬而不失婉转的调式非常吻合,更增加了唱腔的地方特色。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积累,四平腔有《双增寿》《金环记》《三宝山》《二堂赦子》《粉红江》《珍珠衫》《五福堂》《劈山救母》《北平府》《麒麟送子》《绫裙记》《修丁香》《井台会》《采药》《绣鞋记》《韩湘子挂号》等十多个剧目,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地方老戏种之一。年3月9日,由临淄区齐文化研究社主办、临淄大红灯艺术团承办的——临淄非遗“督府四平腔”展演活动,在泰东城广场举行。临淄大红灯艺术团演出了揉合《西游记》《封神演义》内容的四平腔戏《金狐山》,深受观众好评。为了向建党98周年献礼,弘扬齐文化,年6月29日晚,反映春秋时期齐国贤相晏婴热爱人民的督府四平腔戏《玉玲珑》,在临淄区稷下街道淄江社区首演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0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