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我有故事,你听吗贵州的专属爱情比你想

来源:月琴 时间:2023/4/9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今天是七月初七,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后,七月初七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然而,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贵州,情人节不一定在今天、谈情说爱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选取了贵州十项与爱情相关的非遗名录,去了解、去探寻、去祝福那些时光长河里浮沉着的浪漫与感动,“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仰阿莎

民间口传文学作品《苗族古歌》于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共有十二支歌,《仰阿莎》为其中之一,被称为“最美丽的歌”。(图片来源网络)“仰阿莎”是苗族先民心中的美神,在苗语中意为“水边的小姑娘”,有美丽、纯净的含义。《仰阿莎》主要讲述了在水井中出生的美女仰阿莎勇敢追寻爱情的故事。漂亮、纯洁、善良,令众生倾倒的仰阿莎在乌云的诱骗下错嫁给了太阳。婚后,太阳不顾美丽的妻子,在外追逐名利离家六年不归。期间,孤独的仰阿莎被朴实勤劳的月亮感动,并互生爱慕,两人决定一起逃走。太阳闻讯着急赶来,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仰阿莎,并要求她回家,却被断然拒绝。最后,在理老的评理和调解下,月亮赔给太阳一半江山和三船金银,他们最终获得了自由,过上了幸福生活。长期以来,苗族社会奉行族权、男权及父权至上,因此苗族史诗《仰阿莎》被赋予了更特殊的含义。诗中,仰阿莎为了爱情和自由,勇敢的追求与抗争成为影响苗族女性价值取向的重要文化力量。点击欣赏:大型苗族歌舞剧《仰阿莎》侗族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珠郎娘美》

《珠郎娘美》是贵州侗戏作品。清末,根据贵州侗族聚居地区流传的珠郎娘美故事与民间叙事歌改编成侗戏剧本。年,珠郎娘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

侗族民间故事《珠郎娘美》产生于乾隆至嘉庆年间。讲述的是勤劳朴实的英俊后生珠郎与心灵手巧的美丽姑娘娘美,在行歌坐夜(特指侗族男女青年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通常为对歌对垒)过程中互相爱慕,私订终身。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侗家有舅家儿子有娶姑妈家女儿为媳(称为“姑表婚”)的习俗,因此娘美母亲逼娘美嫁表哥,珠郎父亲逼珠郎娶表妹,他俩反对封建古理“姑表婚”,追求婚姻自由,私奔到从江贯洞。贯洞财主银宜见娘美花容月貌,遂起歹心,为了霸占娘美为妾,先以金钱引诱,娘美不从,最后与款首蛮松相勾结,杀害珠郎。娘美并未屈服,在采蕨小姑娘的帮助下,寻得珠郎尸骨,满腔悲愤,鼓楼击鼓,诱骗财主银宜半夜上山埋骨,设下陷井,巧诛财主,为夫报了仇。《珠郎娘美》故事,渗透在侗族文艺作品的多种形式之中,成为侗族传统口述文学的代表作,在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族际间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点击欣赏:侗戏《珠郎娘美》侗族琵琶歌

侗族琵琶歌是侗族弹拨弦鸣乐器。侗语称嘎黑元、嘎琵琶、嘎弹。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侗族中琵琶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从江、黎平等地。传说在远古之时,洪水滔天,淹没了整个人类,只有张良和张妹兄妹二人坐在葫芦里,随水任其飘流,才得以幸存下来,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了人类。他们的后裔彭祖为了纪念先人,召集了八百青年,一边弹琵琶、一边唱歌,曲调优美和谐,感动了天宫的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她们的歌声笼罩着整个侗族,就这样教会了整个侗家,才形成现在这样完美的侗族琵琶歌。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欣赏:侗族琵琶歌《心心相印》布依族勒尤

年,布依族勒尤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贵州贞丰布依族民间乐器勒尤,是布依族人民独创的民间传统乐器。勒尤原称“勒悠”,由于这件乐器像唢呐一样吹奏,且又用蝉儿做虫哨,发出蝉虫悠悠的歌声,所以,大家就叫它“勒悠”。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它逐渐成了布依族后生谈情说爱的媒介。勒尤是布依语音译,布依语“勒”作名词为唢呐,作动词是追和选择之意。布依语“尤”是指情人。因而“勒尤”可直译为“选择(或寻找)情人的小唢呐”。玉屏箫笛

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玉屏箫笛,蜚声海内外,是与茅台酒齐名的“贵州三宝”之一。早在公元一世纪时古玉屏所在地就有箫笛流传,玉屏箫笛始制于明永乐年间,明、清两朝被列为贡品。玉屏箫笛上雕刻的龙凤图案,据说就是取材于萧史弄玉吹箫引凤的爱情神话故事,玉屏箫笛多以雌雄配对,吹奏起来含蓄而隽永,雌雄并吹,恰似情人对唱,情趣盎然,故又有“神箫仙笛”之美称。

玉屏箫笛(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雅萌摄)三月三(报京三月三)

镇远县报京侗寨(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韦一茜摄)报京侗族“三月三”是镇远县独有的传统节日,又名“播种节”,俗称“讨葱蒜”。传说该节日起源于古代的耕种,另有一传说是一对侗族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遭到寨老惩治,这对情人悲愤至极,投入深潭殉情。为纪念这对情人,报京侗族未婚后生在“三月三”期间都要到洗葱塘边向心爱的情妹讨笆篓、讨葱,互相定情,共表倾心,而“三月三”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报京侗族的“讨葱蒜”。

未出嫁的姑娘们在寨中池塘清洗葱蒜,暗自选择心上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韦一茜摄)

年,“报京三月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片来源网络)布依族查白歌节

年,布依族查白歌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查白歌节”是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源于布依族口传民间故事《查郎与白妹》。相传古时候,查白场(原名虎场坝)的查郎救了白妹的命,两人遂成为情深意长的伴侣。白岩寨头人野山猫为抢夺白妹,害死了查郎。白妹放火烧死野山猫,自己也投入火海殉情,与查郎一同变成白仙鹤比翼双飞,飞上九天,成为紫云歌仙。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忠贞的夫妇,就将查郎和白妹的姓连在一起,把虎场坝改名为“查白场”,将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定为“查白歌节”。

(图片来源网络)

苗族姊妹节

年,贵州省台江县申报的苗族姊妹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片来源网络)苗族姊妹节是贵州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行,届时苗族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江、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台江苗族姊妹节苗语叫“浓嘎良”,它以苗族青年女子为中心,以邀约情人游方对歌、吃姊妹饭、跳芦笙木鼓舞、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等为主要活动内容。苗族姊妹节又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点击欣赏:航拍

带你感受台江姊妹节盛装游演现场的视觉盛宴水族卯节

水族卯节(三都自治县)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片来源网络)水族卯节水语叫“借卯”,也称“歌节”,于每年水历十月(相当于农历六月)辛卯日举行。流行于贵州三都县和荔波县部分村寨。每年水历九、十月(家历五、六月)择一卯日举行。当天,青年男女打着伞,手拿花帕到卯坡(水族青年男女以歌传情、以歌示爱,寻找意中人的地方)唱歌、歌舞和游玩。过节是促成青年男女婚事的日子,过去水族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较深,而在卯节这一天对歌却不受这种限制,青年男女都可自由选择自己心爱的人去对歌。

卯坡(图片来源网络)

布依族六月六

布依族六月六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片来源网络)“六月六”在布依语里称“庚香陆”,是布依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有过“小年”之称。“六月六”是布依族婚俗文化的再现。“六月六”期间,布依青年男女借助过节大好良机,通过甩花包、吹木叶、吹箫笛、弹月琴、拉二胡,对唱竹筒情歌、对山歌等形式,选择自己心目中的情意人,进行“浪哨”。“浪哨”在布依语中专指男女青年的谈情说爱活动,主要是唱歌,借歌传情。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建立感情,进而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六月六”为布依族男女青年提供了“浪哨”恋爱的良机和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韦一茜周雅萌综合整理编辑胡锐编审晏海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43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