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月琴 >> 月琴资源 >> 正文 >> 正文

中江仓山民间艺人朱协和与川剧仓山大乐的

来源:月琴 时间:2022/11/25

仓山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引入注目。已成为巴蜀一绝的“仓山大乐”就是仓山发掘出来的。近年来,仓山人更多的提起朱协和这个人的名字,是因为他是对仓山的民间传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对整理、提炼“仓山大乐”起了重要作用的人。仓山那些喜欢打打唱唱的“老龄童”们都说朱协和老师傅能活到今天就好了。还有人忘不了他的字写得好,锡货工艺精湛,他的挂面好吃,等等。

图注:川剧打击乐表演

朱协和(-),学名朱兴邦,中江仓山人。身高1.7米左右,身着土布长衫,平头短发,常穿草鞋、布鞋,不胖不瘦,精悍贤达,生活俭朴,几颗花生米一两酒就是一顿;不抽烟,却有一擦拭得青光铮亮的铜质水烟壶,随时备有黄亮烟丝及名茶敬奉客人。来人有事相求,有求必应,全力以赴。在人品艺德上,他是仓山民间艺人的表率。他一生热爱古典音乐和传统戏剧艺术,一生向往和平、追求幸福,他家那块匾牌上面所刻的“和平养福”四个金字正是他一生追求的写照。

图注:仓山大乐

朱协和的祖籍在仓山镇(胖子店),他的父亲叫朱裕隆,母亲黄氏,所生有二子,朱协和是长子,朱成宣是次子。朱裕隆读过几天书,略知文墨,待人厚道,直爽精明,在仓山街上有平房数间,开有钉子麻绳之类的杂货铺,仅能糊口。朱裕隆手边很紧,却能思变,认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金玉良言,认为读书可以光耀门庭、荣华富贵。于是他倾尽全力让朱协和在少年时代读了《四书》《五经》,唐宋八大家诗文,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让朱协和接近当年知名秀才周玉书,拜他为师,学习诗词歌赋,领悟古典音乐之音韵旋律;后又让朱协和研习书法。朱协和也刻苦勤奋,聪敏好学,其书法下笔大方,落笔有神,有刚有柔,富有个性,后来终生未离纸笔,为乡里百姓写春联、婚联、神榜。朱协和对民间乐器,如箫、笛、胡琴、月琴、琵琶、三泫之类,一摸就懂,无师自通;对川剧的集吹、打、唱、念、戏装道具、编、演也情有独钟。当地打“玩友”(乡间打打唱唱)、打小鼓坐统子(鼓乐指挥),非他莫属。

图注:川剧表演

朱协和在亲舅父黄氏锡匠门下,“学三年帮三年”,掌握了全套锡工艺,并有所创新;回乡之后,在朱家老房独立开店做锡货,生意年年看好。朱协和手头宽绰了,便经常帮穷苦人,对乐友戏迷更是出手大方,为他们解决了不少经济上的问题。他不嫌贫爱富,娶了勤劳贤惠的童养媳王氏为妻。婚后生有4个儿女:长女朱邦玉、次女朱邦秀、长子朱俊、次子朱邦杰。儿女们各尽其力,当他的帮手。朱协和当时一场(3天为一场)可做好10套锡具,茶壶、酒壶、杯、灯台四大件为一套,每件上有花鸟、人物、战场等图案。每套锡货按当时行情可换2斗米(一斗米约25公斤)。生意红火,父子忙得不可开交。忙中偷闲,又在他的忘年好友周义生(当时有名的挂面匠)那里学会了全部挂面制作技术。朱周二人亲如手足,在各自生意特别繁忙的时候都要互派人手帮忙支援。有一个深夜,一个叫化子在朱协和店铺跟前不声不响,被误为是贼,打成重伤。朱协和得知以后及时给予救治;创伤痊愈之后,又送他一些银钱。朱协和这一仁义举动感人至深,令人难忘。

图注:中江挂面

年代是朱协和一生中名声最盛的时期。他与遂宁、绵阳、成都、重庆等地的手工业界和戏剧艺术界都有联系,友人很多,往来频繁,并深受当时成都著名的进步川剧艺术大师康子林、杨素兰、贾培之的影响,后来与成都的川剧名旦肖克勤成为忘年知己。仓山几乎年年举办的各种庙会、“打公堂”等民俗活动,肖克勤都要专程到仓山,与朱协和共同主持演艺活动,交流技艺。这对仓山的民间艺人和戏迷们,如周义生、熊贯之、汤万朝、隆伯魁、苏大钹等影响极深。当时仓山的玩友会、群英会、聚贤乐、群贤乐等民间传统艺术活动组织几乎处于鸟兽散状态,朱协和不与他们争强斗胜,友好相处。朱协和尊重大家力量,把他研究酝酿很久的、起源于周代,经明末清初传至仓山已濒临失传的“宫廷大乐”的精粹部份整理成可行乐章,组织起一支由20余人参加的大乐队,命名为“仓山宫廷大乐”(年代改名为“仓山大乐”)。朱协和为首的大乐队,平时都在专设的“乐棚”里作演习训练,在有重要的民俗喜庆之日才拉出来公开表演。

图注:川剧

“仓山大乐”在当时表演中注重乐队人员身体强壮和技术,在服装和表演造型方面未作强项要求。当时使用的主要响器(乐器)有直径约1米的牛皮鼓1个,直径0.4米左右的重约5公斤的大钹4副,直径约0.4米的镲子6副,碗口大马锣1个;辅助响器有铙钹、舒钹、舒镲、小马锣、凸凸锣、铰子等若干轻音量响器。“仓山大乐”在发展演变的几十年间,经朱协和理顺成为可行演奏的乐章曲牌有10余个。“仓山大乐”重打,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之势;轻打好似春风阵阵、拂面柳千姿;快打犹如冲锋陷阵、短兵相接;慢打又如细浪淘沙……演奏之时,令人陶醉于无限美好的遐想之中。这的确也是朱协和竭力追求的效果,是他根据旧乐所备的雄壮豪迈美、厚重祥和美、轻松自然美诸多积极因素创编而成的。“仓山大乐”所以能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能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是因为它少了宫廷幽深娴雅的皇室气,增多了民间生气和爽气。“仓山大乐”多年以来隐没民间,而今方与更多的人见面。

图注:仓山大乐

年代是朱协和的黄金时代。他精通川剧艺术的“经脉”,熟悉的剧目曲牌很多,有一手打小鼓的绝技,还有一副天生字正腔圆的好嗓子。所到之处,他都受到尊重和欢迎,尤其在川北一带名气大噪,请他坐统子“打彩楼”和“另打彩楼”的时候极多。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和业余的川剧团以他坐统子当司鼓当作光彩脸面。俗话说“龙归龙,凤归凤”,朱协和最终被当时的绵阳川剧团请去坐统子,每月薪水60个硬洋,每日茶水酒菜招待,小费另付1个硬洋,专人照护日常生活。朱协和果真名不虚传,只要他坐统子,全班鼓乐师群情振奋,配合默契,前台亮丽生辉,台下掌声迭起,激情火爆的观众把看戏当作打牙祭。朱协和已成了绵阳川剧团的脸面,该是名利双收了,可他并不高高在上,独享“清高”,而是倾注全力为剧团培养出一个叫刘世文的高徒,又为成都锦江川剧团培养出一个刘登武的高足,后来这两个人都成了艺德高尚的著名鼓乐师。朱协和举荐的仓山永丰一位曹姓青年鼓乐师到了重庆市川剧团,后来也成了著名鼓师,培养了不少新秀。

图注:看川剧

年10月1日,新中国建立,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朱协和看到中华民族自强的希望,身处实力强名声大的绵阳川剧团,却非常挂念仓山那批迷恋传统民间音乐的乐友和弟子。他的儿子们在周义生的支持帮助下把挂面生意做得红火亮堂,希望他回仓山料理挂面生意。年,朱协和回到了仓山亲人身边,一边料理挂面生意,一边加强“仓山大乐”的实力和演奏水平,以仓山民间艺术主要力量建立了“仓山业余川剧团”和“仓山俱乐部”。这时,朱协和年已60多岁,终日忙碌,只恨没有分身术,在吃饭时也要哼哼唱唱,以筷子作鼓棒在桌子上、碗上敲出节奏悦耳的音响来。来家求教的人很多,他一字一句教唱腔,手把手教人掌握熟习各种乐器。就连那看上去谁都可以敲几下的秧歌锣鼓,经他指点示范以后也会增加不少热烈、欢快和喜悦的气氛。仓山的几拨花锣鼓经他教练后,也从原来的10来个“板眼”能打出数十个曲牌。因积劳成疾,年春与世长辞,终年64岁。

图注:鼓师

据朱协和的后人回忆,他在临终前挣扎着示意让儿子朱邦俊拿出藏在夹墙中的“和平养福”匾牌,望了最后一眼才咽下最后一口气。“和平养福”四个字,从字面上看去,是说:有和平才有幸福。他一辈子勤奋追求的就是和平与幸福,而深知和平与幸福不会从天而降,需要主观努力,需要创造至牺牲。“和平养福”的“养”字用得神彩,用得绝妙,好上人品味,也难怪朱协和老先生临终也要最后看一眼。

无论是成都、重庆,还是市县的剧团,不管是专业剧团是业余剧团,只要到了仓山,都要打听朱协和,探望他的家人,为其家人和他的生前的艺友及弟子们送上“指导卷”,他们观看演出。一次,射洪川剧团来到仓山,团长得知朱协和逝世的消息后,长叹不已。

图注:川剧变脸

仓山大乐以其乐器大、乐队大、曲目丰富,乐舞独特而著称。乐器大,因而演奏是音色浑厚,音量宏大,气势磅礴。乐队一大一小两部分即能表现北方大锣鼓粗犷、浑厚、豪放的特点,又能融合南方小锣鼓的隽秀风格。如今,仓山大乐这朵来自于民间的艺术奇葩,已成为点缀中江乃至四川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当然与朱协和曾经的努力分不开。(清水/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652.html